7 8 月, 2025

青海西宁市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借鉴三明经验,提升医疗质量

unnamed-file-248

中新网西宁8月6日电 (潘雨洁) 6日,青海省“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系列新闻发布会在西宁召开。福建省三明市作为全国医改的“探路者”,其经验被广泛推广。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地因地制宜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

在当天的会议上,西宁市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情况被公布。西宁市政府副市长陈永钦介绍,近年来,西宁市积极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引导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本位。

公立医院改革成效显著

西宁市共组建了6个“县域医共体”,省内三甲医院专家下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带动提升医疗技术水平。216名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医生加入“家医签约”服务模式,重点人群签约率达94.9%。通过实行分级诊疗病种目录,已涵盖基层医疗机构病种240种、二级医疗机构300种,为合理分流患者提供指引。“医共体”内上转率下降至1.38%,下转率提升至17%。

西宁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孙桂萍表示,去年9月,西宁市成功获批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项目建设周期为三年,总预算81510万元人民币。

项目实施聚焦关键难题

孙桂萍称,项目实施并非简单搬抄其他城市,而是深入分析西宁地区公立医院存在的堵点难点,着力解决“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短缺、医疗设备落后、信息化建设薄弱”三大关键性难题。

2021年至今,西宁市财政对公立医院直接投入累计22.05亿元,占同期医疗卫生支出的17.38%;累计投入资金0.8亿元,建强特色专科与人才队伍。

同时,2021年至今,全市医疗保障投入累计45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人均656元提高到680元,构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网,实现城乡全覆盖。

医保改革推进便民服务

今年以来,西宁市推进总额控制下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常态化、集中带量采购使用药品和医用耗材,持续减轻参保人员医药费用负担。

西宁市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平介绍,目前全市“15分钟医保便民服务圈”基本建成,374家“两定”医药机构设立医保便民服务站,1515家定点医疗机构和1083家定点零售药店纳入跨省异地就医购药直接结算,方便参保民众。

“让参保民众‘少跑腿’,异地就医、购药更便捷。”杨平说道。

这一系列改革措施不仅体现了西宁市在公立医院改革中的决心,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未来,随着项目的深入推进,西宁市的医疗服务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惠及更多居民。

推荐阅读  工程師涉恐嚇京華城案檢察官 背景揭露引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