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9 月, 2025

七夕节再现《刘巧儿》:评剧中的婚姻自由与现代女性

unnamed-file-1324

中新社石家庄8月29日电 — 在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的特别节目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剧代表性传承人刘秀荣再次演绎评剧《刘巧儿》的经典选段。这一作品以其对婚姻自由的大胆诠释,在当晚的《中华有好戏》节目中引发了广泛关注。

《刘巧儿》创作于70多年前,至今仍在全国各地广为传唱。刘秀荣介绍说,《刘巧儿》的原型是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妇女封芝琴,她反对包办婚姻、勇敢追求自由爱情的事迹曾轰动一时,并被改编成多个文艺作品流传至今。

评剧的历史与影响

评剧起源于河北唐山,其内容贴近民间生活,充满真实气息。刘秀荣的老师新凤霞曾主演《刘巧儿》,并将其改编为评剧电影,对新中国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宣传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

刘秀荣表示,评剧《刘巧儿》不仅是艺术作品,更在推动婚姻自由和妇女解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她说:“评剧艺术的魅力在于它的好懂、好听、好看,这也是我们在全国成立‘刘巧儿评剧社’的初衷。”

刘巧儿评剧社的成立与发展

近年来,刘秀荣积极推动评剧艺术的发展,自2024年起,她在全国多地成立了40家“刘巧儿评剧社”。她回忆道:“最早是新疆的一名票友在‘北京刘秀荣评剧团’参加培训后,将评剧带回家乡,于是我们成立了新疆‘刘巧儿评剧社’,随后其他地区的票友也纷纷响应。”

刘秀荣解释,评剧社以“刘巧儿”命名,不仅因为这一角色的经典性,更因为其在宣传婚姻自由方面的历史意义。她强调,妇女儿童是人权保障的重点群体,而新中国第一部法律婚姻法明确废除包办婚姻,实行婚姻自由、男女平等。

现代女性的婚姻自由与社会角色

北京市盈科(石家庄)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代盼盼指出,如今女性的婚姻自由已不仅体现在择偶自由,更延伸至生育决策等多方面。她说:“中国妇女权利得到极大保障,现代女性在各行各业中的占比不断提升。”

传统文化爱好者刘亚表示,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古时女性在这天祈福许愿、祈求巧艺。她说:“作为一名现代女性,我在节日中感受到‘乞巧’内容的变迁,现在我们不再局限于对日常生活的祈愿,而是拥有更丰满的人生愿景,比如成为一名航天员、一名律师等。”

女性自我实现的愿景

从事婚姻家事业务十余年的河北世纪方舟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王静认为,现代女性更加独立自信,追求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她说:“认真地选择,简简单单地爱,安心生活,勤恳提升自我,这是我送给每一位女性同胞最真挚的节日祝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的进步,女性在婚姻和职业上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化。刘秀荣和她的评剧社通过艺术形式,继续传递着关于婚姻自由和女性独立的理念,成为现代社会中一股重要的文化力量。

推荐阅读  2025年未来营销美妆个护品牌数字生态大会在上海成功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