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ARK2氨氣濃度恢復正常 環境未受影響

環保署發言人表示,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第二期(O.PARK2)昨晚因故障導致污水處理設施內的氨氣濃度高於勞工處訂定的職業衞生標準。經消防處和勞工處人員現場協助處理後,設施內的氨氣濃度已回落至正常水平。根據處理期間的現場實測數據顯示,事件對附近環境並未構成影響。
環保署指出,承辦商已採取緊急措施,確保氨氣濃度維持在正常水平,包括加強抽風及暫停污水處理設施運作,以便進行緊急維修。在維修期間,O.PARK2將繼續接收廚餘,並按情況調整安排,按照勞工處和消防處提供的安全建議進行維修工程。
故障原因與應對措施
這次事件的發生引發了對設施維護和運營的關注。據了解,故障原因可能與設備老化或操作失誤有關。環保署強調,將對設施進行全面檢查,以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專家指出,氨氣是污水處理過程中的常見副產品,若濃度過高,可能對工人健康和周邊環境造成威脅。為此,O.PARK2已加強監控系統,確保氨氣濃度在安全範圍內。
環境影響評估
根據環保署提供的數據,這次事件並未對周邊環境造成實質性影響。「我們的監測數據顯示,周邊空氣質量保持在正常水平,未檢測到氨氣濃度異常,」環保署發言人說。
然而,環保團體對此表示關注,呼籲政府加強對類似設施的監管,以確保不會對環境和公眾健康構成潛在威脅。
未來展望與改進措施
此次事件為O.PARK2的運營敲響了警鐘。環保署表示,將與相關部門合作,進一步提升設施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未來,將考慮引入更先進的技術,提升污水處理效率,並定期進行安全檢查。
此外,政府計劃加強對相關人員的培訓,確保他們具備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我們的目標是確保所有設施在安全、環保的前提下運營,」環保署官員補充道。
這一事件提醒我們,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對環保設施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未來,如何在保障環境安全的同時提高設施效率,將是政府和企業共同面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