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华侨赠冯白驹怀表:抗日救国的历史见证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海南省博物馆,一块“1940年南洋华侨赠冯白驹的怀表”因其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感人的爱国故事而备受瞩目。这块怀表不仅是南洋华侨与琼崖革命将士之间特殊情感的象征,更是那段可歌可泣历史的见证。
怀表背后的抗日救国故事
海南省博物馆陈列部主任贾世杰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这块怀表由南洋琼侨于1939年至1940年间赠予冯白驹,正值琼崖抗战最艰难时期。当时,日军侵琼,国民党驻军溃退,海南成为“孤岛”,人民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在此背景下,南洋琼侨青年组成“回乡服务团”,深入敌后宣传抗日,输送药品,牺牲百余人,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这块怀表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它是南洋琼侨捐赠的实物遗存,蕴含着异域风格与时代特色。作为奢侈品的怀表,南洋华侨购买它的价格不菲。其“猎壳”设计、英伦风格和精美雕刻的鹿形图案都彰显出其独特的工艺。
南洋华侨的爱国情怀
贾世杰表示,这块怀表不仅反映了南洋华侨的爱国情怀,也体现了他们的责任与担当。1939年日军侵琼后,南洋华侨目睹故土沦陷、同胞遭屠戮,救亡图存的紧迫感更为强烈。他们迅速组建回乡服务团,毅然投身抗日,充分展示了“山河破碎,匹夫有责”的精神。
为支援琼崖抗日,新加坡琼侨曾一天制花30万朵筹款,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在滇缅公路运输物资,牺牲过半。这种跨越山海的支持,展现了海外华侨勇担民族大义的爱国主义情怀。
琼侨回乡服务团的贡献
琼侨回乡服务团是抗日战争时期由海外琼籍华侨和港澳同胞组成的抗日救亡团体。它的成立与宋庆龄等爱国人士的号召密切相关,尤其是1938年香港琼侨青年率先成立“琼崖抗日救护队”。
服务团由琼崖华侨联合总会领导,以“救国救乡”为宗旨,旨在动员华侨力量支援海南抗日斗争。1939年至1940年,服务团分三批突破日军封锁渡海回乡,携带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支援前线,并通过海外琼侨组织保持国际联络,争取侨胞捐款捐物。
他们深入战地救治伤员,建立临时医疗站,通过文艺演出、标语宣传等方式宣传抗日,推动农民、妇女等群体参与抗战。1940年,服务团推动成立了琼崖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文昌县抗日民主政府。
海外华侨的全面支持
海外华侨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为抗战提供支持。贾世杰指出,海外华侨成立了大量抗日团体,通过发表宣言、通电,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为抗战提供了重要的政治舆论支持。
抗战期间华侨捐款总计逾13亿元,侨汇达95亿元以上;还捐献了大量战需物资。
大批华侨青年回国参军参战,他们组成华侨义勇工程队、救护队、战时服务团等组织,为抗战提供人力支持。
怀表故事的现实意义
重温这块怀表背后的故事,不仅是对历史的纪念,更有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南洋华侨在民族危亡之际毁家纾难、支援抗战的精神在当下依然具有现实意义。贾世杰强调,今天我们要传承华侨“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凝聚人心、凝聚共识,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同时,海南作为中国第三大侨乡,拥有丰富的华侨资源。今年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之年,更需以侨为桥,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