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0 月, 2025

南京蟋蟀“入侵”高层住户,专家解释原因

unnamed-file-1197

近日,南京市民在社交平台上热议蟋蟀“入侵”家中的现象,尤其是高层住户也未能幸免。许多居民表示,蟋蟀的“交响乐”让他们难以入眠。位于南京栖霞区31楼的网友“森林里的林林”称,台风过后家中突然出现大量蟋蟀,引发了广泛关注。

南京的蟋蟀问题是否真的到了泛滥的程度?不少网友调侃道:“我家的猫都吃撑了。”更令人困惑的是,即便纱窗紧闭,电梯房封闭状态,这些蟋蟀究竟是如何“爬”上几十层高楼的呢?

昆虫专家解析蟋蟀“爬楼”现象

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江苏省优秀科普作家、“科普中国”特聘专家、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博士詹志鸿(人称“昆虫哥”)接受了荔枝新闻中心记者的采访。他指出,今年蟋蟀活动频繁的现象可能与夏季雨水较多有关。

“雨水充足使蟋蟀在春夏季的产卵存活率显著提高,而每年秋季正是蟋蟀活跃、寻找伴侣繁殖交配的季节。”

詹博士进一步解释,夜间楼道内的灯光会吸引蟋蟀,它们可能跟随人类进入楼房。进入后,蟋蟀会通过电梯、通风管道等途径向上扩散,最终出现在高楼层。这种现象在其他昆虫中也不罕见,例如蚊子。

南京本土蟋蟀种类及其影响

南京最常见的本土蟋蟀是中华斗蟋,体型相对较小。此外,还有油葫芦,但数量远少于中华斗蟋。蟋蟀通常用“两尾”“三尾”描述尾须数量:两尾的多为雄虫,三尾的多为雌虫,雌虫中间的“尾巴”实为产卵管。

对于蟋蟀是否需要防治,詹博士表示无需过度担心。蟋蟀是植食性昆虫,仅以植物根茎、叶片为食,不会对人类造成危害,也不像蚊子那样携带大量病毒。蟋蟀寿命较短,楼房内干燥的环境、有限的食物以及逐渐降低的温度,都会导致其自然死亡。

宠物误食蟋蟀是否安全

关于宠物误食蟋蟀是否会中毒的问题,詹博士指出,蟋蟀本身无毒,且蛋白质含量高,在我国西南部分地区还被作为食物食用。因此,宠物误食通常不会中毒。不过,野外蟋蟀可能携带铁线虫等寄生虫,为避免宠物感染,最好不要让宠物捕食野外的蟋蟀。

随着秋季的深入,蟋蟀的活跃期将逐渐结束。市民在此期间应保持家中环境的清洁和封闭,减少蟋蟀进入的可能性。未来,随着气温的降低,这一现象预计将自然缓解。

推荐阅读  探索云南:从课本到实地的地理奇观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