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与斯坦福合作开发超薄VR/MR头显全息显示技术

IT之家8月2日消息,Meta与斯坦福大学合作研发了一项全新的波导全息显示技术。这项技术的目标是显著减薄VR/MR头显镜片的厚度,其原型设备的光学堆栈厚度不到3毫米。目前,相关研究论文已发表在《自然》期刊上。
目前,主流VR/MR头显体积厚重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光学系统较为庞大。近年来,尽管部分产品引入了“pancake”折叠光路技术,成功实现了设备光学折射部分的“瘦身”,但相应镜片本身仍然较为厚重,难以接近普通眼镜的轻薄程度。
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
对此,Meta显示系统研究团队负责人Douglas Lanman多次公开表示,其愿景是打造一种真正像普通眼镜一样轻便的产品。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彻底革新显示技术,而本次研究正是向这一方向迈出的关键一步。
据悉,该原型显示系统采用了微型光纤耦合激光器,分别负责红、绿、蓝三原色。激光光束通过微型高速反射镜(MEMS镜)引导进入一块定制波导镜片。该波导会将光线扩展并传输至空间光调制器(SLM),最终在眼前重建出全息图像。
与传统技术的对比
与目前常见于AR/MR设备中的表面光栅波导镜片不同,上述系统中采用的新型波导镜片采用了体积布拉格光栅(VBG)技术。该技术能够在特定角度精准衍射特定波段的颜色光,从而生成更加清晰、更真实、更少伪影的图像。
Meta强调,这一原型取得了“革命性”技术突破,拥有38°对角线视场角,以及9x8mm的静态瞳盒。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相对于Facebook 2020年展示的单色固定焦点波导全息显示系统、英伟达2022年研发的2.5mm厚度波导全息显示系统等产品,Meta与斯坦福的合作在实际可用性上大幅提升。然而,这一研究成果距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仍有很长的距离。
业内专家指出,虽然技术突破令人振奋,但将其转化为消费者可用的产品仍需克服多重挑战,包括成本控制、生产工艺的成熟度以及市场接受度。
结语与未来挑战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VR/MR设备的轻量化和便携性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Meta与斯坦福的合作无疑为行业注入了新的动力和希望,但在实现大规模应用之前,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