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關稅政策分歧:15%疊加徵收引發爭議

就在美國總統川普主導的「對等關稅」政策即將啟動之際,白宮官員透露,新政策可能在原本關稅基礎上「疊加」課徵,即便日本出口商品已被課以超過15%稅率,仍可能再加徵15%新稅。這一說法與日本政府對協議內容的理解產生明顯落差,引起廣泛關注。
一名不具名的白宮官員向《共同社》透露,與歐盟所採作法不同,美方對日本進口商品的新稅政策將可能「疊加」既有稅率。事實上,日本政府先前曾對外多次強調,與美方共識為:若稅率低於15%將補課至15%,若已超過則維持原稅率。然而,白宮的最新表態引發外界對川普政府在關稅政策上的質疑,加上雙方至今未簽署正式書面協議,使得原本的「口頭共識」顯得極為脆弱。
政策分歧的背景與影響
日本國會在野黨對此表達強烈不滿,痛批岸田內閣未妥善掌握協議細節,導致條款缺乏一致性和可驗證性,最終讓美日雙方在條件解讀上出現明顯落差。根據《讀賣新聞》報導,美國政府於《聯邦公報》正式發布「對等關稅」相關文件,內容明確指出僅對歐盟設置特例,日本則未被納入豁免名單。
美國說法:所有商品,不論原稅率高低 → 可再加徵15%對等關稅
日本說法:原本稅率低於15%的商品 → 調整為15%
原本稅率超過15%的商品 → 保持原稅率不變
若該文件內容未經修正,將代表日本商品可能在原有關稅之外再被額外課徵15%,這與原先所談定的條件明顯背離。
專家分析與未來展望
專家指出,這一政策分歧可能對美日經貿關係造成深遠影響。經濟學家表示,若美方堅持疊加徵稅,將對日本出口企業造成巨大壓力,可能進一步影響日本經濟復甦。
目前,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正已啟程訪美,預計停留至8日,期間將與美方高層展開交涉,盼爭取修正現行政策。這一舉動被視為日本政府試圖緩和雙邊緊張關係的重要一步。
歷史背景與比較
回顧過去,美日之間的貿易摩擦並非首次。上世紀80年代,兩國曾因汽車、電子產品等領域的貿易不平衡問題多次交鋒。當時,日本在美國壓力下實施自願出口限制,這一歷史背景為當前的關稅爭端提供了參考。
然而,當前全球經濟形勢更為複雜,貿易政策的任何變動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專家建議,雙方應加強溝通,避免因誤解而導致經濟損失。
隨著赤澤正的訪美行程展開,未來幾天的談判結果將對雙方經濟政策走向產生重要影響。各界期待雙方能夠達成新的共識,避免進一步的貿易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