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10 月, 2025

美國要求台灣晶片產能對半分配 引發學者批評

featured-lonnews-com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日前公開表示,美國和台灣必須在晶片生產比例上「五五分」,並稱若美國本土沒有足夠晶片產能,恐難保護台灣。此言一出,引發全國熱議,尤其是在台灣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和批評。

對此,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前教授施正鋒在網路節目《庶民大頭家》中表示,美國應該好好反省,為何淪落到如今的境地。他指出,美國要求台灣在晶片產能上對半分配,至少應該用「騙」或央求的方式,而不是直接要求。他批評美國過去至少還會假裝是傳教士,但現在連裝都不裝,形同「土匪」。

美國的製造業衰退

施正鋒指出,美國應該反思為何從全球最大的製造國家,淪落到僅2%的最高端晶片為自己生產。他認為,美國過去是過度生產,最終變成過度消費,導致產品品質不佳。他還提到,美國的汽車生產線現在甚至不如歐洲和日本的車子,且美國的車子還算是中端,未到高端。

施正鋒進一步表示,美國至少應該用「騙」、央求的方式,給予台灣關稅禮遇,將中階、初步的產品免稅。許多台派、民進黨人士都說台灣要變成美國第51州,或至少把台灣變成美國屬地。他甚至建議,美國可以將亞利桑那州租給台灣,讓其成為台灣的第23個縣市直轄地,結果卻是美國「當老大都不會當」。

歷史背景與國際關係

施正鋒的批評不僅限於當下的經濟問題,他還提到19世紀末以來,美國生意人的背後總是有海軍在支持,向他國施壓開放港口和市場。他指出,美國以前至少還會假裝是傳教士,但現在完全是流氓作派。

「美國應該好好反省,為何從全球最大的製造國家淪落到僅2%的最高端晶片為自己生產。」— 施正鋒

未來的影響與可能的發展

這一事件可能會對美台關係產生深遠影響。台灣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扮演著關鍵角色,而美國希望能夠確保其供應鏈的穩定。這也意味著,未來的談判可能會更加複雜,涉及更多的經濟和政治因素。

隨著全球對半導體的需求不斷增加,台灣和美國如何協調合作,將成為未來的重要課題。這不僅關乎兩國的經濟利益,也涉及到更廣泛的地緣政治格局。

總之,美國要求台灣在晶片產能上的「五五分」分配,引發了台灣學者的強烈批評,並揭示了美國在全球製造業中的地位下降。未來,如何在確保供應鏈穩定的同時維持良好的國際關係,將是美國和台灣需要共同面對的挑戰。

推荐阅读  美國計劃撤銷三星及SK海力士在華半導體設備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