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9 月, 2025

美國重申台灣地位未定論 引發中美外交緊張

unnamed-file-705

美國在台協會(AIT)近日重申台灣地位未定論,指責中國刻意曲解二戰時期的文件,並獲得美國國務院的確認,這一立場引發中國外交部的強烈反應,指責美方顛倒黑白。這一發展正值台灣政治局勢微妙之際,財經網紅胡采蘋指出,美國此舉背後有兩大關鍵原因。

美國在台協會於9月12日晚間應媒體詢問時表示,中國曲解《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及《舊金山和約》等二戰文件,試圖支持其對台灣的脅迫行徑。AIT強調,這些文件並未決定台灣的最終政治地位。北京的法律論述旨在孤立台灣於國際社會之外,限制其他國家與台灣的互動。

歷史背景與國際法爭議

台灣地位未定論並非新鮮事。胡采蘋在社交媒體上指出,這一觀點早在冷戰時期便由「冷戰之父」喬治·凱南(George Kennan)提出。二戰後,日本在《舊金山和約》中放棄對台灣及澎湖的主權,但這些地區的最終歸屬問題並未有國際條約明確規範。

中國內戰爆發後,台灣的地位問題更加複雜。胡采蘋認為,美國此時重申台灣地位未定論,與台灣政局變化密切相關。

美國立場的戰略考量

胡采蘋分析,美國國務院此時確認AIT的立場,可能有兩大原因。「第一是賴清德政府的民調下滑,如果國民黨重新執政,美方必須防止台灣問題被片面地交予中共。」

「第二個原因是,許多軍工業界人士認為2027年可能爆發台海衝突。台灣要在中共的壓力下確認自身主權地位,非打一仗不可。但中共也清楚,熱戰不一定能贏,因為台灣對美國和日本的重要性超越中國。」

「台灣對日本的重要性其實是超越中國的,因為一旦台灣成為中國的一部分,日本就會形同內陸國,海上通道受阻。」

台灣的戰略優勢與挑戰

胡采蘋指出,中共不可能對台灣進行長期熱戰,因為中國經濟將被拖垮。「我曾經說過,台灣更有能力封鎖中國,這並非空穴來風。」

疫情期間,中國東南沿海的港口停工已經顯示出供應鏈的脆弱性。胡采蘋強調,若台灣遭受長期封鎖,中國的經濟將面臨更大挑戰。

「這只是染疫停工一個月的情況,更何況若打台灣,可能需要好幾年。」

未來的可能性與國際影響

胡采蘋認為,最可能的情境是中共先用飛彈攻擊台灣的基礎設施,然後實施封鎖戰。「中共控制海空航道,長期圍堵,熬死台灣。」

她提到,康熙時期的禁海遷戶政策與現今的情況相似。「美國重申台灣地位未定論,正是為了這些事情做準備。台灣若要獨立,先成為美國的一部分再獨立會容易許多。」

這一系列發展,顯示出台灣在國際政治中的關鍵角色,以及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未來,台灣的地位問題仍將是國際關注的焦點。

推荐阅读  台灣青年應志宏剪護照事件:陸委會註銷其台灣戶籍與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