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0 月, 2025

马来西亚红棕榈油的营养价值与市场前景

unnamed-file-1385

近日,马来西亚棕榈油委员会(MPOC)中国区首席代表王成女士专访了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UPM)食品科学与技术专家Masni Mat Yusoff博士,深入探讨了红棕榈油的营养价值、科研进展及市场应用。本次访谈聚焦于马来西亚红棕榈油作为天然营养载体的独特优势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创新应用潜力。

马来西亚红棕榈油:天然营养的超级载体

Masni博士指出,红棕榈油(Red Palm Oil, RPO)是从油棕果实中果皮提取的粗棕榈油(CPO)经温和精炼工艺制成的油脂,最大程度保留了类胡萝卜素、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维生素E)等天然营养成分。其中,类胡萝卜素不仅是维生素A的前体,也是赋予红棕榈油独特红橙色的天然色素。

研究表明,红棕榈油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可保留粗棕榈油的80%。

“马来西亚红棕榈油是极少数能同时提供高浓度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的天然油脂,”Masni博士强调,“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和促进视觉健康等多重功效,其独特的营养成分组合使其成为功能性食品开发的理想选择。”

突破传统局限:红棕榈油的分提产物与应用创新

尽管红棕榈油及其分提产物——红棕榈油精(RPOL)和红棕榈硬脂(RPS)——具有显著营养优势,但其市场认知度仍较低。研究团队通过创新应用探索,成功将红棕榈油精应用于无需高温处理的食品中,如硬质冰淇淋、蛋黄酱和夹心饼干奶油。

“这些产品无需添加人工色素即可呈现天然黄色,且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提升,”Masni博士表示,“红棕榈油精在改善食品质地和流变特性方面表现优异,同时赋予产品额外的健康价值。”

更令人惊喜的是,红棕榈硬脂在油炸实验中也展现出潜力。尽管高温会导致部分类胡萝卜素降解,但其残留含量仍高于多数植物油。在感官测试中,用红棕榈硬脂(RPS)炸制的鸡条,在颜色、酥脆度、咀嚼感和口感等所有评价维度上,均获得了参与测试人员的最高评分。

此外,红棕榈硬脂还可作为人造黄油的天然色素和营养强化剂,减少对合成添加剂的需求。该人造黄油在实验室规模下生产,整个过程未涉及高温热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以红棕榈硬脂(RPS)为原料的人造黄油,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更高,且无需添加 β- 胡萝卜素作为色素,就能呈现出天然的黄色。

未来展望:产学研合作推动红棕榈油价值提升

Masni博士在访谈中指出:“马来西亚作为全球棕榈油主要生产国,红棕榈油是马来西亚棕榈油产业的高价值衍生产品,其健康益处尚未被消费者充分认知。我们需要通过科研、产业和媒体的合作,增强公众对其营养优势的理解。”

红棕榈油及其分提产物的未来发展需依托跨领域合作:科研机构继续优化精炼工艺以平衡营养保留与感官特性;食品企业开发更多适合红棕榈油应用的产品;媒体和机构则需加强科普宣传,提升市场认知。

“红棕榈油不仅是一种油脂,更是连结自然营养与健康生活的桥梁,”王成女士总结道,“马来西亚棕榈油委员会将联合科研机构与高校,主动把前沿研究成果用大众听得懂的语言说出来,让科学不再遥远,真正走进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我们也将协同中国伙伴,持续推进红棕榈油在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的创新应用,共同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推荐阅读  马来西亚红棕榈油的营养价值与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