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警方重啟人臉識別技術引發爭議:嘉年華監控與人權之辯

倫敦警察廳計畫在即將到來的英國最大街頭派對——諾丁山嘉年華重新部署「即時人臉辨識」技術,此舉引發了民權組織與反種族主義團體的強烈反彈。批評者認為這是「大規模監控」,將所有參與者視為潛在嫌犯,並質疑該技術對有色人種和女性存在準確性偏差。然而,警方堅稱這是應對日益嚴峻的維安挑戰、確保公眾安全的必要之舉。
隨著嘉年華即將於下週末登場,預計吸引高達兩百萬人潮,倫敦警察廳宣布將重啟備受爭議的即時人臉辨識技術。此舉立刻點燃了人權團體的怒火,包括「自由」、「老大哥觀察」及「魯尼米德信託」在內的11個公民組織聯合致信倫敦警察廳總監馬克·羅利爵士,表達他們的「深度失望」。
人權團體的擔憂與批評
這些組織在公開信中指出:「LFR是一種大規模監控工具,它將所有嘉年華的參與者都當作潛在的嫌疑犯。」信中強調,諾丁山嘉年華是一個特別為慶祝英國非裔加勒比海社群文化而生的活動,然而倫敦警察廳卻選擇使用一項「有著眾多不準確及種族偏見紀錄」的技術。
「更令人擔憂的是,該技術對於女性和有色人種的辨識準確度可能更低。」
團體們引用了一名黑人倫敦市民尚恩·湯普森正在進行的司法審查案件為例,他聲稱自己曾被該系統錯誤識別而被警方拘留。他們同時主張,英國國會從未就人臉辨識技術的使用進行審查或立法,因此警方使用LFR缺乏明確的法律基礎。
警方的立場與科技的作用
負責此次嘉年華維安行動的副助理總監麥特·沃德為警方的決定進行了辯護。他強調,自2024年初以來,LFR技術已協助警方完成了超過1000次逮捕,證明其有效性。
「嘉年華日益增長的受歡迎程度和規模,帶來了獨特的挑戰。」
沃德表示,警方將在活動期間每日部署約7000名警力,其首要任務是「確保民眾安全,包括預防刀械犯罪和針對婦女與女孩的暴力等嚴重罪行。」去年的諾丁山嘉年華發生了兩起謀殺案,使得活動的安保問題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警方顯然希望藉助科技,避免悲劇重演。
技術偏差與法律框架的爭議
雙方爭論的核心,部分圍繞著倫敦警察廳所使用的「NeoFace」系統。根據2023年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的一項研究,該系統在特定的演算法設定下,對女性和有色人種的辨識準確度的確較低。
研究發現,系統的偏誤與否,取決於其「信賴度門檻」的設定。
倫敦警方堅稱,他們使用的是「高門檻」設定,在此設定下,獨立測試顯示系統「在種族與性別方面是準確且平衡的」。然而,反對者反駁,沒有任何法律強制要求警方必須使用高門檻,並認為這些警力資源應用於更能保障嘉年華安全的措施上。
沃德也澄清,LFR攝影機將不會設置在嘉年華的活動範圍內,而是部署在通往會場的周邊道路上。「這將幫助警員在那些對公共安全構成威脅的人進入擁擠的街道之前,就識別並攔截他們。」但這也意味著,數以百萬計的民眾在前往慶典的途中,其臉部特徵將在不知不覺中被掃描並與警方的監控名單進行比對。
這場關於安全、隱私與種族平等的激烈辯論,無疑將在未來的倫敦街頭持續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