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某旅在滇南高原开展多机型跨昼夜训练

初秋时节,滇南高原的某综合训练场上空,发动机的轰鸣声和旋转的铁翼打破了宁静。陆军某旅在此展开了一场多机型跨昼夜训练,旨在提升部队在复杂条件下的作战能力。
随着指挥员的一声令下,数架战机组成编队依次升空。在飞行员的精确操控下,战机时而跃升,时而俯冲,利用起伏的山峦隐蔽突防,迅速抵达目标空域。
挑战与考验
“高原环境复杂、低空气流多变,对飞行员的技战术水平和心理素质是很大考验。”该旅领导介绍,此次训练围绕超低空突防、火力压制、兵力投送与撤离等课目展开,重点检验部队在复杂条件下的临机处置能力和空地协同水平。
训练过程中,导调指令突然传来:“东南方向发现‘敌’防空雷达信号,各机组实施超低空突防!”编队指挥员闻令而动,立即调整编队战术。武装直升机率先前出,对“敌”地面目标实施精准打击;运输直升机在火力掩护下掠地飞行,灵活规避“敌”防空火力,将突击分队运送至目标区域。
战术执行与撤离
“准备索降!”接到指挥员指令后,运输直升机悬停空中,突击队员们快速索降,落地后迅速组成战术队形,向“敌”指挥所和防御工事发起突袭。爆破组快速安置“炸药”,警戒组占据有利地形观察警戒。训练现场,突击分队按预案多组协同、果断出击,完成对“敌”关键目标的破袭任务。
任务结束后,突击分队指挥员立即组织撤离。突击队员们呈战术队形交替掩护,快速向预定撤离点转移。在武装直升机火力掩护下,运输直升机低空靠近撤离点。随着引擎轰鸣,突击队员们迅速登机,运输直升机旋即跃升高度,脱离“敌”火力范围,迅速返回安全地域。
夜间行动与总结
首轮训练结束后,战机顺利返航。地勤官兵迅速展开加油、挂弹等作业。不多时,战机编队再次升空,直扑目标空域执行第二轮训练任务。夜幕降临,地面引导员利用夜色的掩护悄然渗入“敌后”,为空中火力提供目标信息。武装直升机根据相关信息锁定目标并果断实施打击。导弹呼啸而出,拖着橘红色尾焰精准摧毁目标。
次日凌晨,随着最后一架战机平稳着陆,多机型跨昼夜训练结束。参训官兵顾不上休息,立即展开复盘,围绕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找差距、研对策,制订针对性改进措施,优化后续训练方案。
背景与意义
此次训练的背景是近年来国际局势的复杂变化,对军队的作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高原环境的特殊性增加了训练的难度,但也为部队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实战模拟场景。通过这样的训练,部队不仅提升了战术水平,也增强了在复杂环境下的心理素质。
军事专家指出,这种多机型跨昼夜训练是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有效提升部队的综合作战能力。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战术的革新,此类训练将更加频繁和复杂。
此次训练的成功开展,不仅展示了陆军某旅的战斗力和协同作战能力,也为其他部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