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10 月, 2025

林佳龍力挺林岱樺:政治風險與司法信任危機

featured-lonnews-com

外交部長林佳龍近日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支持涉嫌詐領助理費的立委林岱樺,此舉在川習會前夕引發廣泛關注。林佳龍的角色從外交部長轉變為「派系頭」,引發民進黨內部和支持者的熱議,幾乎掀起「網暴」。

林岱樺捲入詐領助理費案已經大半年,期間「正國會」成員鮮有表態。如今集體力挺,時機恰逢民進黨高雄市長提名登記,這一舉動被解讀為政治風險的賭注。即便林岱樺堅持「不貪不取」,但一旦司法判決不利,將成為選戰攻擊話題。

政治風險與派系支持

林岱樺目前的參選資格僅能由民進黨廉政會的處分來影響。然而,廉政會三次開會仍未做出決定。林岱樺堅持「無罪辯護」,其決絕姿態讓人質疑檢方起訴是否證據不足。正國會的集體表態,無疑將廉政會推向決策的風口浪尖。

林佳龍的支持被視為派系間的「情義之舉」,即使風險不小。正國會的政治生命與林岱樺綁在一起,若她被停權或脫黨參選,將對民進黨構成重大影響。

張景森的證詞與京華城案

前政務委員張景森以證人身份出庭,為京華城案提供「專業意見」,此舉顯然有利於柯文哲,引發綠營支持者的關注。張景森強調,京華城案是一場「圖利罪陰影逼迫官僚殺人的都市計畫悲劇」。

「圖利罪模糊不清,容易被媒體和政客濫用成政治鬥爭,讓行政官員人人自危。」

張景森的證詞引發對司法信任的討論,他呼籲應給柯文哲「基本的尊重」,在事實基礎上進行公平審查。

司法信任危機與未來展望

檢察官的起訴是否基於堅實的事實基礎,成為當前司法信任危機的核心。張景森的觀點反映出,司法改革需從根本上解決檢方濫訴問題。

「刪除圖利罪正是前總統蔡英文司法改革的重要題目之一。」

未來,如何平衡政治風險與司法信任,將成為民進黨和相關各方面臨的重大挑戰。林岱樺案或許只是開始,更多類似事件可能會成為司法改革的推動力。

隨著民進黨內部派系的動盪和司法信任的挑戰,台灣的政治和法律體系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維持公正和透明,將是未來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推荐阅读  Cycurion豁免A系列優先股鎖定限制,投資者反應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