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化工中试基地:西部工业转型升级新标杆

在兰州新区,一座占地3.9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园区以“全国首个精细化工中试示范基地”的姿态,填补了全省精细化工产业链中试转化的关键环节。兰州新区化工中试基地于2025年6月底全面竣工,依托制度创新、设施共享和全链服务,构建起覆盖“研发-中试-产业化”的完整生态链,成为西部化工工业转型升级的标杆。
政策创新助力中试基地发展
2023年8月,兰州新区率先出台全国首个中试基地管理办法——《兰州新区化工中试基地和中试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优化中试项目服务流程,大幅提升了审批效率和创新活力。传统模式下的中试项目审批周期为6-8个月,而新办法将其压缩至45天。
在项目服务过程中,兰州新区坚持严守安全环保底线,对涉及重大危险源的项目严格把关。这一管理办法的实施,为企业在合理合规范围内开展技术创新提供了制度保障。截至2025年6月,已有47个中试项目高效落地,涵盖医药中间体、化工新材料等多个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周期缩短40%。
“中试基地的投运,让我们的抗病毒药物研发与生产实现无缝衔接,成为行业创新的标杆案例。”——雅本化学兰州事业部总经理吕剑
双重保护机制保障企业创新
针对企业申报需披露核心工艺参数的风险,基地构建了“物理隔离+制度保护”双屏障。一方面,设立独立隔离研发区,通过门禁系统和监控覆盖实现技术物理保密;另一方面,推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创新。
兰州新区与中国(甘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签订的合作协议,建立了专利快速预审服务机制,使发明专利授权周期缩短至3-6个月。基地目前已联合50余所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突破垄断技术120项,授权专利501件,培育科技型企业60余家。
高标准中试车间满足多元需求
基地建设总投资额达3.24亿元,拥有20栋梯度中试车间和13栋仓库。水、电、风、气、消防管道直达车间接口,为企业未来的废物处理建设预留了充足空间。
基地构建了立体防控体系,依托智慧车间实时采集120余项参数,实现毫秒级风险预警。兰州新区化工园区智慧管控中心整合消防、医疗等资源,建立了一体化的综合运营管理体系。
目前,车间已引入全国领先的检测设备,公共检测平台通过“预约制+集中检测”模式,日均服务企业15家次。2024年4月18日,兰州雅本药物创制科技有限公司的抗病毒药物中试项目在化工园区投运。
“中试项目的建成投运,将助推公司科技创新再上台阶,全面提升公司竞争力。”——雅本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彤
全链条服务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在运营管理过程中,专精特新公司专业团队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运营中的困难,推动项目快速投产。兰州新区石化集团专精特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少伟表示,中试基地配备200人专业服务团队,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大幅缩短了项目落地周期。
基地推动“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与中科院兰州化物所等签订合作协议,打造化工新材料、资源与能源领域的新技术孵化基地。
近年来,兰州新区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吸引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创新团队入驻,成功落地转化了一批高水平科创成果。目前,兰州专精特新化工中试基地正在申请“工信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以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
作为科技突破与产业升级的中间衔接体,兰州新区化工中试基地不仅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加速器”,更是西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兰州正以“勇立潮头”的魄力,在西北大地上书写着化工产业创新转型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