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8 月, 2025

賴清德總統的「更大民主」與民主原則的背離

featured-lonnews-com

賴清德總統執政一年多來,面對立法院在野黨的多數決議,往往以擴權、破壞憲政體制為由加以抗拒,並提出「更大民主」的理念。然而,這個「更大民主」究竟是什麼?是民主的深化,還是反民主的行徑?

在726和823兩波的罷免投票中,賴清德總統的「更大民主」理念似乎遭遇了挑戰。這些罷免投票被批評為背離主流民意,與多數人民對立。若民主是多數決,那麼這樣的大罷免是否真的代表民主?

「更大民主」的實質與意圖

賴清德總統的「更大民主」理念,似乎是要以全體人民的意志否定立法院在野黨的決策。然而,這種做法是否真正符合民主的精神?過去的民進黨以「民主需要監督制衡」為口號,強調對抗一黨獨大的國民黨。然而,如今的民進黨似乎有些偏離初衷。

在托克維爾的《民主在美國》中,他指出最危險的黨派常常以具有說服力的語言神聖化自己的目標,竊取「多數」之名,宣稱自己就是「人民」。這樣的描述似乎也適用於賴清德總統的「更大民主」。

托克維爾的民主觀點

托克維爾認為,民主的弊端可以通過民主機制來解決。他強調「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的民主原則,並指出定期改選和人民守法是治療民主弊端的關鍵。

「選民激情、不理性,政客短視近利是民主社會的通病,但堅守民主金律可以糾正民主之惡。」

托克維爾的觀點強調,民主的制度設計應該比誰執政更重要,這與賴清德的「更大民主」形成鮮明對比。

民主的核心原則與當前挑戰

罷免作為民主機制的一部分,應該是防衛性的,只有在公職人員嚴重失職時才適用。定期改選則是檢驗民意代表或民選官員表現的合理機制。

托克維爾認為,民主的關鍵在於人民或政黨必須恪守民主政治的原則和價值。若多數無法確立和平的統治權,國家可能會墮入單一個人的手中。

賴清德總統的「更大民主」似乎偏離了這些原則,將個人的政治理念凌駕於民主體制之上,這樣的做法是否真的能夠深化民主?

結論與未來展望

從以上分析來看,賴清德總統的「更大民主」與托克維爾的民主觀點存在顯著差異。托克維爾強調尊重民主體制和原則,而賴清德的做法似乎更傾向於擴展個人權力。

在未來,如何在民主的框架內實現政治目標,將是賴清德總統和民進黨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堅持民主的核心原則,或許才是治療民主之病的關鍵。

推荐阅读  《神探杰克鼠》游戏前瞻:手绘画风与玩法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