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8 月, 2025

賴清德領導力受質疑:大罷免失敗後的挑戰與反思

featured-lonnews-com

毫無意外,繼七二六大罷免失敗後,八二三第二波罷免行動再次全軍覆沒,沒有一席國民黨立委被罷免。相反地,反對罷免的票數遠遠超過支持罷免的票數。賴清德總統的「敗後講話」再次讓人失望,這也引發了對其領導力的質疑。

賴清德在罷免行動中以總統身份親自上陣,但「團結國家十講」未及一半便嘎然而止。他在核三延役公投中表態投下反對票,儘管他自己曾表示核安問題不是投票能決定的。最終,七位立委全數安全過關,核三延役公投也未能跨過門檻,但同意票數已遠高於上次核四商轉公投,顯示「非核」風向已經轉變。

能源政策的彈性與挑戰

賴清德在能源政策上展現了「相對彈性」。雖然公投未過門檻,他表示理解社會對多元能源的期待。他引用新修訂的《核管法》,強調政府必須由核安會制定安全審查辦法,並由台電依此進行自主安全檢查。他承諾會請核安會廣納各界意見,完成相關辦法,並請台電在法規公告後重啟舊核電機組自我安全檢查。

這一舉措被視為一個相對明確的信號,無論民進黨是否仍堅持非核政策,台電必須隨時準備重啟核電機組的安全檢查。賴清德的宣告也讓核三延役公投的正方代表童子賢稍感安慰,繼續相信賴清德「可能重啟核電」。然而,賴清德是否能做到,仍需觀察其領導力。

政治鬧劇與領導力的考驗

在罷免行動失敗後,賴清德的「敗後談話」中提到將進行「四項調整」,包括內閣人事改組、調整施政順序、加強行政立法互動以及調整國家財政體質。然而,這些舉措被批評為空洞無物,難以讓人民「有感」。卓榮泰的留任也被視為賴清德不願承認錯誤的表現,顯示出其領導力的不足。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形容賴清德的談話「太保守、太傳統、太自我防衛、太自我設限」,並指出「新回合的在野政黨交鋒已經開始」。他對台灣政治無法回歸大和解、大聯合、大改革的正確道路感到「深深的憂傷」。

未來的挑戰與期待

賴清德面臨的挑戰不僅是個人領導力的考驗,也是台灣政治的危機。如何在政治鬥爭中找到平衡,推動實質改革,將是他未來必須面對的課題。這不僅關乎賴清德的政治生涯,也關係到台灣民主的未來。

在這樣的背景下,賴清德需要展現更強的領導力,推動實質性的改革,才能真正實現他口中所說的「團結」。

推荐阅读  台灣軍公教明年不調薪引發輿論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