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9 月, 2025

柯文哲面临新庭审,北检抗告再掀波澜

unnamed-file-477

台北报道—民众党前主席柯文哲因涉京华城案及侵占政治献金案,以7千万元交保后,今(11)日上午再度出庭。台北地方法院将传唤民众党秘书长周榆修等人作证,同时计划将北检的抗告卷宗送至高等法院。柯文哲今早9时04分左右出发前往北院,面对媒体追问若郝龙斌担任国民党主席是否还有蓝白合作机会,他未作回应,仅催促司机“赶快赶快来不及了”。

柯文哲在被羁押一年后以7千万元交保,8日交保后他走出北院,痛斥冤狱并批评检察官。北检随后于9日以五大理由提起抗告,包含柯文哲与同案证人、民众党立院党团主任陈智菡同车有串供疑虑。对此,北院表示,由于案件仍在审理中,需影印卷宗送至抗告法院,预计11日上午完成送卷。

背景与案件进展

北院昨日未开庭,柯文哲原计划前往新竹市大坪顶永生园“永恒之丘”纳骨塔祭拜父亲柯承发,但因母亲何瑞英认为农历七月不宜前往纳骨塔,改至桃园芦竹“宏愿大千世界”祭拜父亲牌位。今天的庭审将继续传唤证人,柯文哲在面对媒体提问时,仅表示“出庭再讲”。

郝龙斌曾在今年初公开指责柯文哲在京华城案中“绝对有图利厂商”,称该案容积率从392%非法提升至840%,“当然是图利!图利300多亿”。然而,近期传出郝龙斌有意参选国民党主席,他不仅多次声援柯文哲,还表示“做大事不计小怨”,相信两人已翻页。

政治与法律的交织

柯文哲案的复杂性不仅在于法律层面,更牵涉到政治斗争。郝龙斌的态度转变引发外界关注,尤其是在国民党内部权力斗争激烈的背景下,这一事件被视为蓝白合作的潜在信号。

“做大事不计小怨,相信我和柯文哲都翻页了。”—郝龙斌

专家指出,柯文哲案不仅是一起法律案件,更是对台湾政治生态的考验。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李明表示,“此案可能影响未来的蓝白合作,也考验台湾司法的公正性。”

未来展望与影响

随着案件的推进,北检的抗告结果将对柯文哲的政治生涯产生深远影响。若抗告成功,柯文哲可能面临更严厉的法律制裁;反之,则可能为其政治复出铺平道路。

与此同时,郝龙斌的国民党主席竞选意愿也为蓝白合作增添了不确定性。分析人士认为,若双方能达成合作,将可能改变台湾未来的政治格局。

未来几周,台湾政坛将密切关注北院的审理进展以及高院的裁决结果。柯文哲案不仅是对个人的审判,更是对台湾司法公正性和政治诚信的考验。

推荐阅读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引发全球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