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9 月, 2025

柯文哲交保獲釋:台北地院前與支持者互動

unnamed-file-422

台北報導——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因涉入京華城及政治獻金等案件,遭羈押長達一年之久。9月5日,台北地方法院裁定柯文哲以7000萬元交保。經過兩天的深思熟慮,柯文哲於9月8日上午同意交保,並在妻子陳佩琪的陪伴下步出台北地院,與在愛國西路上等待已久的支持者握手致意,隨後乘車返回新竹老家。

據了解,台北地院於2024年9月1日裁准收押柯文哲,至今已一年。期間,法院曾兩次裁定交保,但台北地檢署抗告成功,柯文哲被持續羈押至9月8日正式交保。9月5日,法院公告裁定柯文哲以7000萬元交保,並限制住居、出境、出海,需接受電子腳鐐及個案手機監控。當天,柯文哲的委任律師到北所律見,但柯文哲表示需再行思考,最終於8日律見後決定接受交保。

交保過程詳情

8日上午9時,柯文哲的三名委任律師進入北所律見,結束後確認柯文哲同意交保。根據民眾黨發言人說法,7000萬元保金由家人籌措,這是柯文哲同意交保的重要因素。妻子陳佩琪在台灣銀行繳納保金後,台北地院立即派出囚車前往北所接人。原定下午1時30分載送柯文哲前往北院,但提前至11時50分離開,並於12時20分抵達台北地院。

與支持者的互動

下午1時25分,柯文哲偕同妻子陳佩琪步出台北地院,並短暫發表談話後,隨即步行至愛國西路,逐一與等候多時的支持者握手。有支持者激動地高喊:「阿伯怎麼瘦這麼多?」也有人遺憾地表示:「你剛有跟阿伯握手嗎?我都沒握到,好可惜!」從北院到搭車地點僅有200公尺,柯文哲等人卻走了足足30分鐘。

背景與未來展望

柯文哲的案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特別是在政治獻金的使用及透明度問題上。專家指出,這一案件可能對台灣的政治文化產生長遠影響,尤其是對於政治人物的財務透明度和問責制的要求。柯文哲的交保不僅是個人自由的恢復,更是對未來政治生涯的重新定位。

接下來,柯文哲將面臨一系列法律程序,如何應對這些挑戰將成為他政治生涯的關鍵。觀察人士認為,柯文哲需要在法律和政治上找到平衡,以維持其在民眾中的支持度。

「柯文哲的案件提醒我們,政治人物必須更加注重透明度和問責制,這對台灣的民主發展至關重要。」——政治分析師張明

未來幾個月,柯文哲的法律動向將成為媒體和公眾的關注焦點,他如何應對這些挑戰將直接影響其政治前途。

推荐阅读  盧秀燕宣布不參選國民黨主席,黃國昌表達尊重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