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9 月, 2025

柯文哲回歸:台灣政壇的三大潛在變局

unnamed-file-431

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因涉入京華城案,5日被台北地方法院裁定以7000萬新台幣交保並限制出境。8日下午,柯文哲成功交保離開看守所,案件進度仍然受到外界高度關注。英國廣播公司(BBC)分析指出,柯文哲的回歸可能會對台灣政壇帶來三大潛在發展。

柯文哲重返民眾黨:兩個太陽的可能性?

柯文哲交保後,民眾黨的黨內結構引發關注。外界質疑是否會出現柯文哲成為精神領袖,而黃國昌則成為實質領袖的「兩個太陽」問題。

美國德州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指出,柯文哲交保將提振民眾黨的士氣,因為黨內仍以他為核心,其個人魅力與政治資產是影響整黨發展的關鍵動力。他表示,黃國昌與柯文哲的角色分工始終清晰,「柯是『主帥』,黃是『大將』,民眾黨可以有『兩個明星』,但不會是『兩個太陽』。」

台灣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陳方隅認為,柯文哲和黃國昌屬於互相依賴的關係。柯文哲在黨內依舊是「神主牌」的地位,黃國昌不可以與柯撕破臉,尤其在人事任命上可能產生矛盾。雙方能否讓矛盾不檯面化,將取決於他們內部的安排。

「殉道者」形象與選戰策略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劉嘉薇認為,柯文哲的影響力在於穩固民眾黨的關鍵少數力量,並凝聚「討厭民進黨」的力量,這其中包括中間選民,民眾黨因此有望擴大政治版圖。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非常駐研究員宋文笛指出,柯文哲的牢獄經歷為其支持者增添了「殉道者」的光環。未來柯可能因案件關係坐鎮中央,而黃國昌則在地方縣市輔選。

陳方隅強調,無論日後判決結果如何,民眾黨都可能堅持事件是「政治迫害」,以鞏固核心支持者。「柯文哲必須建立政治受害者的形象,才能繼續走下去。」如果柯選擇認罪,等於其政治生命結束,因此他堅持不認罪,甚至在審訊時批評法官和檢察官,以極大化悲情成份,鞏固支持者。

翁履中分析,柯的回歸對中間選民未必有吸引力,因為這群選民更關注政治人物的具體表現,而非政黨標籤。民眾黨新進立委在國會的問政表現與具體貢獻,才是吸引中間選票的關鍵。柯黃的組合是個起點,要擴大支持者基礎,還需培養更多具備專業、論述與地方實力的政治人物。

「藍白合」的未來走向

翁履中表示,「藍白合」的前景仍需觀察,尤其是國民黨內部的變化,包括黨主席選舉及領導人選尚未出爐。但國民黨已意識到若不與民眾黨合作,未來恐難有勝算。因此,無論柯文哲的司法程序如何發展,國民黨對柯的態度將保持一定的尊重與空間。

劉嘉薇認為,柯文哲的回歸對「藍白合」有正面幫助,朱立倫、黃國昌都走藍白合作路線,反對大罷免因為白幫助藍而成功。她推估,明年國民黨可能會有部分縣市「禮讓」給民眾黨。

陳方隅認同這一點,指出藍白在地區選舉有合作空間,但一些核心利益未必會退讓,例如國民黨不會輕易在新北市長選舉讓位給民眾黨。他認為柯文哲在未來選舉依舊有很大的話語權,「他一個人還是可以帶走5到10%的選民支持者,力量還是蠻高的」。選舉日期越近,越能看出藍白合、黃柯之間的隱藏矛盾。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廣告學系專任教授鈕則勳分析,柯文哲交保後,不僅讓民眾黨和國民黨博弈的籌碼增加,就連黃國昌也會為了凸顯對柯的忠心及為民眾黨開疆闢土的決心,未來在2026年地方選舉「藍白合」的談判立場更趨堅定,可能會要求藍營禮讓更多或更關鍵的席次。

推荐阅读  海南自贸港吸引侨商:万宁成投资新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