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10 月, 2025

科考揭示钱塘江“潮汐树”形成奥秘

unnamed-file-420

昨天(7日),2025年钱塘江涌潮科考新闻发布会在浙江海宁隆重举行,会上发布了本次科考的最新成果。这次科考自今年6月启动,历时100多天,汇聚了上百名科考队员,对钱塘江涌潮、河口滩地、海塘等进行了全线考察,并重点研究了“潮汐树”的成因和演变。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副院长穆锦斌在会上指出,形成“潮汐树”需要两个关键条件:大片的滩地和潮汐动力。他形象地比喻道:“如果把这个树比作一幅画,那么潮汐动力就是它的画笔。在涨潮落潮的过程中,这支画笔可以绘制出不同的潮汐树。”

科考深入探查古海塘隐患

本次科考不仅关注“潮汐树”的形成,还对古海塘的“隐疾”进行了深入探查。科考队员利用多项新技术和新设备,对古海塘进行了“CT”式体检,排查出1603处隐患,并首次启用了海塘隐患巡检机器人,探查出332处内部隐患。

穆锦斌进一步解释道:“古海塘存在沉降、破损的情况,我们能够第一时间获取这些信息,并采用新技术对其内部隐患进行探测,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做好修复准备。”

提供科学依据助力保护与建设

通过本次科考,研究人员深入分析了钱塘江涌潮及其景观的变化规律,为钱塘江涌潮的保护和海塘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一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还为未来的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研究,为钱塘江的长远发展和生态保护贡献力量。”穆锦斌说道。

历史与未来的交汇

钱塘江涌潮素有“天下奇观”之称,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和科学家的关注。此次科考不仅延续了对这一自然奇观的探索,也为未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随着科技的进步,科考队员们将继续利用先进设备和技术手段,深入探究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科学支持。

未来,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计划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探索更多未知领域,为钱塘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更全面的科学依据。

推荐阅读  钱塘江涌潮科考揭示“潮汐树”形成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