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8 月, 2025

柯建銘面临党内挑战:民进党内斗与未来走向

featured-lonnews-com

「大罷免」以「全敗」落幕,民進黨的萬年總召柯建銘在這場政治風暴中成為焦點。隨著民進黨團幹部全體辭職,黨主席賴清德表示「黨團改組符合社會期待」,似乎證實了黨內提前改組的傳聞。柯建銘以「此時無聲勝有聲」回應,並在社交媒體上引用曹植的〈七步詩〉,強調「大罷免是窮盡一切可能,讓國會過半,何錯之有!」

柯建銘的這番話引發了黨內外的廣泛討論。政黨存在的目的在於贏得選舉、爭取執政,但不能以「勝利是最高道德,權力是唯一真理」為行事準則。柯建銘的策略被批評為過於極端,甚至越過了政治道德的紅線。

民進黨內部的分歧與挑戰

隨著柯建銘面臨黨內逼宮,藍白政黨也質疑「難道戰犯只有老柯一人?」過去一年半,民進黨舉黨瘋狂,柯建銘只是代表號。他反對在野黨的多項法案,並以極端語言攻擊反對者,這種做法讓民進黨被批評為「獨裁政黨」。

柯建銘的策略不僅引發黨內不滿,也讓民意對民進黨完全執政的憂慮加深。立委郭國文和林淑芬等人公開批評黨內決策過程缺乏民主,指出黨團會議中沒有充分討論,導致政策失誤。

柯建銘的回應與未來走向

柯建銘在面對辭職壓力時,提醒大家「多注意風災及關稅問題」,暗指總統和行政院在這些問題上的失誤也是大罷免失敗的原因。然而,作為民進黨的「永遠總召」,他本應為總統和行政院分憂解難。

賴清德要求柯建銘辭去總召職位,但保留其不分區立委身份,這讓柯建銘仍有機會培養接班人。然而,如果他無法放下這一切,可能需要向前院長王金平學習如何心平氣和地退居二線。

民進黨的未來與改革

民進黨面臨的困境不僅僅是柯建銘一人的問題,而是整個黨內文化和路線問題。郭國文指出,為了與藍白全面對抗,民進黨不僅禁止立委提案,也不讓行政院提出對案,這種做法導致政策失誤。

卓揆的留任並未改變行政院的對抗姿態,這讓柯建銘的去留顯得不再那麼重要。然而,如果政策立場不變,未來相同的場景可能重演,這對民進黨和台灣的未來都是一大挑戰。

柯建銘的問題不僅在於他的策略,更在於他未能認識到黨內和社會對其做法的不滿。未來,民進黨需要更透明、更民主的決策過程,以重新獲得民意支持。

推荐阅读  《羊蹄山之魂》:新武者的复仇之旅即将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