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11 月, 2025

科技创新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国际潜水救捞展览会亮点

unnamed-file-562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宝藏,人们梦想到海洋取宝。11月7日至9日,在厦门举行的第八届国际潜水救捞与海洋工程装备展览会上,千余件潜水救捞与海洋工程领域的前沿装备亮相,展示出我国开发利用海洋的创新实力。

深海探索的前沿装备

随着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向远海深海推进,海洋工程装备面临更高压力适应、更远距离信号传输、更精细水下操作等挑战。在中海辉固地学服务(深圳)有限公司展区,一款能够在4000米深海作业的遥控无人潜水器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这款名为“FCV4000”的重工作型遥控无人潜水器,采用自主设计研发的深水光电数传控制系统,配备高清摄像头、传感器和机械臂等装置,能够在深海高压、低温等极端环境下执行海洋工程支持、油气设施维保、海洋资源开发等任务。

“研发过程中,我们攻克了自主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将作业深度扩展至4000米。”——公司负责人翟慧杰

创新施工船舶技术

深海沉管隧道工程需要将大口径混凝土管段沉放到海底并连接成通道。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一航津安1”自航式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集沉管浮运、定位、沉放和安装功能于一体,船长190.4米、宽75米,甲板面积相当于两个足球场,能够满足各类沉管工程施工需求。

“‘一航津安1’能够不依靠辅助船舶连续完成沉管出坞、浮运及安装作业,提升施工安全性和效率。”——装备主管王喜才

智能化深海作业

在深圳市德创水下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展区,一款名为“水下矿工”的机器人展示了其在深海复杂环境中的灵活作业能力。它的最大作业深度可达2000米,整机功率50千瓦,能够在水下进行切割、清洗、打磨,并搭载专业设备完成探测任务。

“我们将机器人本体、释放回收系统、控制房一体化集成设计,在多数施工环境下,半天即可完成释放和调试。”——公司负责人陈崇辉

环保与新能源的应用

无人艇在海洋探测、环境监测和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应用正不断加速。浙江满洋船务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满洋卫蓝”海上溢油处置无人艇,专为溢油应急处置设计,能够在复杂海况下远程操控或自主航行,快速赶赴污染海域开展作业。

此外,“集大4号”可自航混流气动式波浪能发电平台的成功下水,为海上清洁能源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它采用后弯管振荡水柱装置和新型空气透平技术,将波浪转化为电能,设计发电量为100千瓦。

“未来,‘集大4号’不仅可为海上供电,还可用于海水淡化、氢能制备等。”——项目负责人杨绍辉

展会的意义与影响

中国潜水救捞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丽萍表示,从深海机器人到大型施工船,从海洋探测设备到新能源装备,展会上的千余件技术与装备展示了我国海洋科技深水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态势,彰显我国海洋开发的强劲势头。协会将持续搭建各方信息交流、技术推广和贸易合作平台,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次展览会不仅展示了我国在海洋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也为全球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广泛推广,海洋经济的未来将更加充满希望。

推荐阅读  台湾青年创新融合两岸元素,打造新式沙县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