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前三季度起诉电诈犯罪4.9万人,粮食产量受灾影响可控
最高人民检察院于10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51.96万人,提起公诉105.3万人,分别同比下降12.9%和11.7%。在严惩故意杀人、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方面,检察机关起诉了3.98万人,同比下降10.8%。
与此同时,检察机关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起诉涉黑恶犯罪6901人和“保护伞”47人。此外,检察机关加大对“黄赌毒”“盗抢骗”等犯罪的打击力度,起诉36.7万人,并加强对危害生产安全犯罪的惩治,起诉重大责任事故、危险作业等犯罪3292人。
电信网络诈骗专项行动
在网络犯罪治理方面,检察机关制定了专门方案,起诉了利用网络实施的犯罪13.6万人,其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达到4.9万人。检察机关还协同推进打击涉缅北等电诈专项行动,指导地方检察机关对缅北白家、刘家、魏家犯罪集团案依法提起公诉。
国家发改委:粮食产量受灾影响总体可控
国家发改委在10月3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多地农业生产遭遇不利天气影响。春季,北方冬麦产区特别是陕西、河南等地遭遇不同程度干旱;9月份以来,河南、山东等黄淮海地区出现多年少见的持续阴雨天气,对粮食生产带来不小挑战。
国家发展改革委密切跟踪研判形势变化,支持地方积极做好灾情应对,并畅通收购收储渠道,切实稳定粮食市场。经过努力,夏粮稳产丰收,早稻实现增产,秋粮生产具有较好基础,正在陆续收获。从各方面反映情况看,灾害天气对粮食产量影响总体可控,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
绿色转型与国际合作
在绿色发展方面,国务院新闻办10月31日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拓展绿色贸易相关情况。工信部表示,将强化价值创造,指导企业开展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提升产品附加值,获得“绿色溢价”。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王鹏指出,下一步将加快产品设计、制造、使用、回收、循环利用等全链条的绿色转型升级。计划到2030年,国家、省、市各级绿色工厂产值占比提高到40%,积极培育建设一批零碳园区。
此外,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表示,我国提出的《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国际经贸合作框架倡议》已经得到50多个经济体积极响应。我国将继续推动扩员和落实,并履行在亚太经合组织环境产品清单的关税减让承诺。
可再生能源发展与消费环境优化
据国家能源局10月31日的新闻发布会介绍,前三季度,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3.1亿千瓦,同比增长47.7%,约占新增装机的84.4%。
与此同时,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与多个部门联合发出通知,部署开展2025年全国“优化消费环境月”活动。活动以“优化消费环境 提振消费信心”为主题,深入实施《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为构建“诚信、公平、便捷、安全”的消费环境提供系统性支撑。
这些发展和政策措施显示出政府在打击犯罪、稳定粮食生产、推动绿色发展和优化消费环境方面的多重努力。未来,随着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推进,相关领域将迎来更为积极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