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與張忠謀的合作傳奇:從夜市到晶片巨頭
資深記者鍾志鵬 / 台北報導
輝達創辦人黃仁勳每次回台灣都會引起轟動,除了商業活動,他也不忘品嚐美食。最近,《黃仁勳傳》一書揭露了他與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之間的深厚友情,以及兩人如何在科技領域互相支持的故事。
黃仁勳與張忠謀的初次相遇
當年,黃仁勳為了找到張忠謀,等了很長時間,終於接到了張忠謀親自打來的電話。然而,當時黃仁勳的辦公室裡非常吵鬧,他不得不大聲對同事說:「他媽的都給我閉嘴,我在跟張忠謀通電話。」這一幕被輝達的另一位創辦人馬拉考斯基曝光後,全網笑翻。
這次通話成為了兩人合作的起點。張忠謀對黃仁勳的直率和真誠印象深刻,兩人很快簽訂合約,台積電成為輝達的重要合作夥伴。
台積電與輝達的合作歷程
輝達的Riva顯卡供不應求,歐洲供應商的產能已無法應付,黃仁勳因此開始尋找其他供應商。台積電,以其精密的製造工藝和高效的生產能力,成為了輝達的理想選擇。
台積電不設計自己的晶片,而是專注於代工製造,這種模式為輝達等公司提供了極大的設計自由度。台積電的「九九六工作制」和軍事化管理風格,保證了其產品的高質量和準時交付。
「當時他們公司的規模很小,差點破產。」張忠謀回憶道:「但我發現這個年輕人真誠、坦率、有話直說,我們聊得很開心。」
文化背景與挑戰
張忠謀和黃仁勳都是華裔移民,在美國科技業界打拼。儘管亞裔在技術勞動力中占比不小,但在高階管理層中卻少之又少。這種現象被稱為「竹子天花板」。然而,黃仁勳對此似乎並不在意,他表示自己從未考慮過這個問題。
台積電在1998年初曾經因製造流程問題導致大量晶片報廢,這一度讓輝達面臨破產危機。為了自救,輝達不得不出售部分股權。然而,這段關係最終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雙方的合作更加穩固。
黃仁勳的台灣情懷
每次回到台灣,黃仁勳都會去夜市品嚐他最愛的小吃。他對台灣的記憶雖然模糊,但夜市的味道卻讓他難以忘懷。小時候的一次意外讓他臉上留下了疤痕,這也成為他與台灣之間不解的情結。
無論他在國外多麼成功,夜市的牛肉麵始終是他心中無可替代的美味。這道國民美食讓他在品嚐的同時,也思考著輝達與台積電這段跨國合作的意義。
總的來說,黃仁勳與張忠謀的合作不僅推動了輝達的成功,也見證了兩位科技巨頭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互相成就。這段故事不僅是商業上的成功,更是文化與情感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