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昌「走讀」活動引發衝突:8名警員受傷

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因涉入京華城案目前仍在羈押中。昨日(30日),正值黨中央及柯文哲住家被搜索一周年之際,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號召群眾發起「司法改革、公民走讀」活動,卻與警方發生激烈推擠,導致8名警員受傷,其中一名警員甚至昏厥送醫。面對外界批評,民眾黨發言人張彤反擊,強調「面對專制獨裁絕不退讓」。
黃國昌的活動因未申請到合法路權,最終與警方爆發衝突。中正一分局副分局長李秉蒼表示,黃國昌率眾前往總統府及官邸,該區為管制區,民眾隨後步行至愛國西路南側人行道並進入管制區,之後攀爬拒馬、推倒防線,違反集會遊行法等規定,造成民眾與8名警員受傷,其中一名女警當場昏厥送醫。
事件背景與法律爭議
李秉蒼強調,警方曾多次呼籲群眾冷靜,並舉牌警告違法。大型集會應依法申請,過去如反年改等團體遊行均依法申請並獲准,因此不存在「雙標」情況。警方將依據蒐證影片報請北檢指揮偵辦。
對此,張彤表示,民眾黨原已申請好路權並完成繳費,但突然收到警方告知「借好的路權取消」,未經確認即沒收人民權利。張彤認為,民眾黨並未舉辦集會遊行,「走讀」活動不受集遊法規範,並質問「現在的台灣,人民連走人行道都要先申請嗎?」
專家觀點與歷史對比
政治學者李明哲指出,這起事件反映出台灣在集會遊行法規範上的灰色地帶,尤其在政治敏感時期,警方的執法標準常被質疑。類似的情況在過去數次社會運動中亦曾出現,當時警方的執法方式也引發爭議。
「在司法改革的路上,面對專制獨裁的執政黨任何壓迫,台灣民眾黨絕不退讓,改革的腳步絕不會就此停下。」——張彤
未來影響與可能發展
這次事件可能對台灣的集會遊行法規範帶來新的挑戰。法律專家建議,政府應重新檢視相關法規,確保公民權利與公共安全的平衡。未來,民眾黨或將繼續推動司法改革,並在政治舞台上尋求更大影響力。
隨著事件的發展,北檢的調查結果將成為關鍵,或影響未來類似活動的執法標準。台灣社會對此事件的反應將在未來數周內逐漸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