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医药并购后遗症显现:营收增长难掩利润下滑

受外延并购因素影响,综合医药集团华润医药(03320.HK)今年上半年利润大幅下滑。尽管总营收达到1318.67亿元,同比增长2.50%,但归母净利润却下滑20.30%,仅为20.77亿元。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对其财务健康的广泛关注。
华润医药的收入增长背后暗藏结构性矛盾。公司通过并购扩大了中药和生物药的市场份额,以对冲化学药品的萎缩。然而,分销业务增速放缓,零售板块虽然增长11.40%,但由于特药占比提升,毛利率被摊薄至6.10%。
并购战略与财务压力
华润医药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并购行动,包括收购博雅生物、天士力医药和四川南格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些交易总耗资超过80亿元,涵盖现代中药、血液制品和医疗器械领域。然而,并购并未立即改善公司的利润状况。
从财务数据来看,2025年上半年,华润医药毛利215.10亿元,同比增长2.80%,毛利率持平在16.30%。但资产负债表中的商誉余额攀升至242.94亿元,较年初增加19.25亿元。管理层在业绩会上表示,并购项目的协同需要时间消化。
“剔除联营资产减值后,净利几乎持平,说明公司经营韧性仍在。”——医药分析师陈砺
特药业务的挑战与机遇
面对处方外流和药械合规趋严的新常态,华润医药正推动渠道进一步下沉。2025年1月1日起,国家医保局明确“双通道”药品处方必须通过省级处方流转平台传递。这一新规提高了处方外配的可追溯性,对具有信息系统对接能力的流通龙头形成利好。
华润医药在187家双通道药店全面落实电子处方接入,并借助患者管理平台实现院内外处方信息的闭环共享。2025年上半年,“润关爱”平台管理特药患者达82万人,DTP专业药房贡献收入37.60亿元,同比增长14.10%。
战略合作与未来展望
在零售特药之外,华润医药亦将目光投向院外高毛利赛道,与昊海生科达成战略合作,拟在医疗美容领域建立协作。虽然医美产品的渠道运营与传统药品有较大差异,但华润医药希望通过增值服务弥补高价值产品的毛利摊薄。
尽管渠道功能升级被寄予厚望,华润医药短期盈利压力却在加大。处方药流通正从“卖药”转向“药械+服务”的综合模式。高价药占比不足将零售毛利率压低至6.10%,而第三类医疗器械如医美针剂需要渠道提供培训和风控服务,抬高了运营成本。
虽然公司正通过学术推广下沉和区域检验中心等举措提升服务密度,但新模式能否尽快转化为额外收益,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