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11 月, 2025

花蓮縣府要求軍方挖墳墓遭拒 統籌官季連成強調地方責任

unnamed-file-123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光復鄉,對此事件,行政院政務委員季連成自9月30日起擔任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以其明快的指揮調度能力獲得廣泛好評。然而,近日他在接受專訪時透露,花蓮縣政府曾要求軍方協助挖墳墓和廁所,遭到他以「地方該做的事,不該都丟給中央」明確拒絕。

據《Yahoo新聞》報導,季連成在接受王時齊專訪時表示,台灣山區形成堰塞湖的確是中央的責任,但面對天然災害,如何避災和離災則是地方政府需要考量的問題。他強調,中央從未在堰塞湖災害中卸責,並全力進行治水整治,但地方政府也必須承擔應有的責任。

災害應變的三階段

季連成進一步指出,災害應變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是防災,第二是救災,這時縣市首長是指揮官,中央可以主動支援。此次中央前往設立前進協調所,正是主動支援的表現。第三階段則是後續的重建復原,治水為中央的權責,包括中繼屋的興建、農田復育和整治堰塞湖等工作。

不合理要求的拒絕

季連成揭露,花蓮縣政府曾要求軍方協助挖墳墓和廁所,這些不合理的要求遭到他明確拒絕。他直言,地方該做的事不應該推給中央。這段爆料被臉書粉絲專頁「打馬悍將粉絲團」分享,短短一天內吸引了2.9萬個讚。

「謝謝季將軍,沒讓國軍接受不合理的要求~」

網友們紛紛留言表示支持:「還好有季將軍,要不花蓮縣長都坐享其成,什麼都要依賴別人依賴國軍,自己都不做事…」「是的,這些不是中央要做的事,是地方花蓮『廢』政府要做的」、「將軍是非分明,花蓮縣府太鬆散了!」

地方與中央的責任劃分

這一事件引發了關於地方與中央責任劃分的討論。專家指出,中央政府在面對大型自然災害時,確實有義務提供技術和資源支持,但地方政府也應該在日常管理和緊急應變中發揮主導作用。

回顧歷史,台灣在面對自然災害時,常常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協調合作。專家強調,只有在兩者分工明確的情況下,才能有效應對災害,減少對民眾生活的影響。

未來,如何建立更有效的中央與地方合作機制,將是政府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這不僅關乎災害應變的效率,也涉及到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季連成的拒絕不合理要求,無疑為地方政府敲響了警鐘,提醒他們在災害管理中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

推荐阅读  中国宣布新经济刺激计划以应对经济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