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0 月, 2025

花蓮洪水重創光復鄉,專家憂心水媒疾病爆發

unnamed-file-1261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光復鄉市區,造成多人死傷,災情慘重。當地居民描述,洪水將「全光復的垃圾都沖到阿姨家」,家園瞬間變成垃圾場,畫面相當悽慘。

對此,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台灣基進北市黨部主委吳欣岱發出警告,指出每當洪災發生後,最害怕的就是水媒傳染病的蔓延。

專家警示:水媒疾病的潛在威脅

吳欣岱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提醒在全台動員前進花蓮協助賑災的同時,應特別關注環境衛生問題。她指出,洪水將大量垃圾沖刷到鄰鎮的情況,可能為水媒傳染病的爆發提供溫床。

「每每在洪災、水災過後,最害怕的就是可能蔓延開來的水媒傳染病。」

吳欣岱強調,洪災後如果加上堆積如山的垃圾、颱風過後的炎熱天氣等條件,傳染病疫情可能爆發。她以醫療人員的身份建議,當地公所等相關單位應開始注意這些問題,進行環境消毒,並宣導居民及救災人員注意蚊蟲叮咬及隨身清潔,避免飲用不安全的水。

背景:洪災後的公共衛生挑戰

洪災不僅對基礎設施造成破壞,還可能引發一系列公共衛生問題。水媒傳染病如霍亂、痢疾等,常在洪災後因飲用水污染而爆發。這些疾病的傳播速度快,對公共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全球每年有數百萬人因水媒疾病而喪生,尤其在災後的環境中更易爆發。因此,災後的環境衛生管理至關重要。

歷史教訓:過去的災後疫情

回顧歷史,台灣在過去的幾次重大洪災中,均出現過水媒疾病的爆發。2009年莫拉克颱風後,南部地區曾因水源污染而爆發腹瀉疫情,對當地醫療系統造成壓力。

這些歷史教訓提醒我們,災後不僅要重建基礎設施,更要加強公共衛生防護,避免疾病的二次災害。

未來展望:加強災後管理與預防

隨著花蓮光復鄉的救災工作展開,如何有效防範水媒疾病的爆發成為當務之急。專家建議,政府應加強災後環境衛生管理,確保居民飲用水安全,並提高公眾對疾病預防的意識。

此外,建立快速反應機制,及時處理災後可能出現的公共衛生問題,也將是未來應對類似災害的重要策略。

在這場洪災的陰影下,光復鄉的重建工作任重道遠。然而,通過有效的防疫措施和社區合作,當地有望渡過這一難關,重建美好家園。

推荐阅读  Cycurion豁免A系列優先股鎖定限制,投資者反應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