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ETF资金流入激增,新能源政策利好推动市场热情
截至上周末,全市场权益类ETF总规模达到48593.82亿元,过去一周场内总规模增加159.64亿元,总份额增加289.75亿份,资金净流入124.50亿元。行业与主题板块ETF净流入居前,达182.66亿元,主要受创新药和非银金融板块的推动。
与此同时,宽基与策略板块ETF则出现资金净流出,达173.07亿元。具体到细分板块,策略-红利、中证A500和中证2000是净流入的前三大板块,而沪深300、上证50和中证500则是净流出的前三大板块。
化工材料领域利好迭出
在化工材料领域,资金持续流入化工ETF(159870),上游原材料的持续高景气提振了锂电池和化工板块的热度。今年以来,多个行业积极响应国内“反内卷”号召,推进行业自律,旨在重塑产品供需平衡,提高行业盈利能力。
根据GGII统计数据,2025年一至三季度国内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到430GWh,已超过2024年全年总量的30%,预计全年总出货量有望达到580GWh,同比增长67%。储能需求的高增长,加上锂电国补退补前的抢装刺激,使得上游锂电材料需求旺盛,部分产品供不应求,价格持续回暖。
政策推动新能源板块上涨
11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促进新能源消纳和调控的指导意见》,提出“创新促进新能源消纳的价格机制”。这一政策明确将新型储能纳入容量电价机制适用范围,标志着调节性资源价值回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机构指出,政策表述从“容量补偿”演进为“容量电价”,意味着建立长期稳定机制的方向得以明确。其核心在于实现“市场价格信号有效传导至终端用户”。
“储能将是驱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
化工板块交易主线与未来展望
当前化工板块主要围绕三大主线进行交易:储能需求带动产业链景气度提升,化工“反内卷”持续加码,以及化工品行业自身高景气。氟化工产业链(制冷剂)正迎高景气周期,核心原因是《基加利修正案》下的供给侧改革。
高端氟材料在新能源、半导体和数据中心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打开了成长天花板。储能需求的高增长,加上锂电过不退补前的抢装刺激,使得上游锂电材料需求旺盛,部分产品供不应求,价格持续回暖。
截至2025年11月7日,六氟磷酸锂市场散单报价达到11.9万元,同比上涨115.38%。
总体来看,在明确的政策导向与持续的制度创新下,新能源与储能已形成螺旋式上升的必然趋势。投资者应对政策支持的持续性以及央、地投资储能的决心抱有坚定信心。
以上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