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11 月, 2025

故宫博物院音乐剧《甪端》台湾首演,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unnamed-file-350

中新社高雄11月10日电 (记者 朱贺) “紫禁城在北京,六百年度光阴,时光流转不曾停,奇珍异宝数不清……”10日,伴随着童声合唱《故宫谣》,故宫博物院家庭音乐剧《甪端》在台湾佛光山佛陀纪念馆的演出拉开帷幕。这场公益演出自9日持续至14日,共演出九场,吸引了大量观众。

台下的小朋友们席地而坐,跟随剧情在故宫红墙下漫步,聆听文物“开口”讲故事。谢幕时,掌声、笑声、叫好声连成一片。剧中,金瓯永固杯、南宋缂丝《梅鹊图》等文物化身人物角色,在舞台上“活”起来,与台湾观众展开互动。

文化传承与现代技术的结合

高雄市民江江明与10岁女儿观看了9日的首场演出,他在接受中新社等媒体采访时表示,音乐剧通过构建跨越时空的对话展现传承意涵。他期待带女儿走进故宫博物院,与真实的文物面对面。

音乐剧制作人崔一凡指出:“音乐剧不仅还原古建筑样貌,也融入当代元素,通过数字技术手段让观众看到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故宫博物院。”他希望透过演出延续两岸同根同源的情谊,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也正如剧中台词,‘有些美,只有亲自站在故宫的殿宇之下,你才能感受得到’。”

崔一凡表示,剧中特别提及数字文物库等技术手段,旨在激发公众兴趣,“当大家产生‘想亲自去看看’的愿望时,再走进故宫,那种体验会更加深刻、丰富。”

故宫影像展:四季之美

演出期间,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四时录——故宫里的二十四节气影像志”摄影展在佛陀纪念馆开展。展览分为“春信”、“夏长”、“秋实”、“冬藏”四个单元,精选78幅影像等展品,呈现故宫四时之景。

此次活动由故宫博物院、佛光山文教基金会、人间文教基金会主办,佛光山佛陀纪念馆承办。展览不仅展示了故宫的自然景观,还通过摄影作品传递出季节更替中的文化内涵。

两岸文化交流的桥梁

这次音乐剧《甪端》在台湾的演出,不仅仅是一次艺术展示,更是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故宫博物院通过这种创新形式,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传递至台湾观众心中。

专家指出,文化交流是增进两岸理解与合作的重要途径。通过艺术的形式,观众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

未来,故宫博物院计划继续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促进两岸民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交流。正如崔一凡所言:“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不仅仅是欣赏,更是心灵的交融。”

推荐阅读  习近平提出四点建议,推动中韩关系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