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崐萁對卓榮泰激烈交鋒:張育萌批評其無知且危險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事件引發關注,國民黨立委傅崐萁在立法院質詢時,與行政院長卓榮泰展開激烈交鋒。台灣青年世代共好協會理事長張育萌撰文指出,傅崐萁是「極度危險的法盲」。
張育萌表示,傅崐萁在立法院對卓榮泰大聲質詢,反覆問「誰主責救災?」並批評行政院應早已接管災情。他指責傅崐萁在舉例莫拉克颱風時,誇耀當時成立「前進指揮中心」的成就,卻忽視了當時防災體系的全面崩潰。
莫拉克颱風的教訓
張育萌直言,2009年的莫拉克風災是台灣防災體系崩潰的典型案例。南投神木村交通中斷,居民斷水斷電,隆華國小面臨溪水暴漲的威脅,校舍幾乎被沖垮。當時,水里路段路面坍塌,造成多人和車輛墜落濁水溪。
此外,台東知本溫泉區的道路中斷,通訊幾乎癱瘓,知本溪暴漲導致金帥溫泉飯店倒塌,整棟建築被沖進溪中。張育萌指出,高雄縣府當時未完全執行撤離命令,導致小林村的悲劇發生。
災害防救法的修訂
張育萌提到,莫拉克風災後,2010年《災害防救法》進行了大幅修訂,強調強化地方政府的責任。修法理由明確指出,災害防救為中央及地方政府均應執行之事項,強化地方政府的責任是關鍵轉折。
此次修法確立了「執行疏散撤離是縣府權責」,高雄在小林村的慘痛經驗後,已經在「黃色警戒」時強制撤離,這仰賴於撤離前的精準造冊和各單位的全力動員。
傅崐萁的誤導性言論
張育萌批評傅崐萁的舉例,認為其不僅無知,更是對歷史的健忘。傅崐萁在質詢中提到的莫拉克風災,實際上是舊《災防法》混亂下的失敗案例,中央無法指揮,地方無法負責,最終造成嚴重傷亡。
16年後的今天,花蓮再次面臨類似的失能情況,傅崐萁卻仍然使用莫拉克災民作為政治話術,張育萌批評這種行為不僅健忘,更顯得冷血。
「我們記憶過去,為的是未來——傅崐萁知不知道,《災害防救法》在2010年大修,正是因為莫拉克風災的慘況與亂象。」
張育萌強調,地方政府在災害發生時最了解地方需求,因此必須主動負責,而中央的角色是在跨縣市或災情重大時協調處理,支援地方政府。
傅崐萁的言論不僅反映其對法規的無知,也顯示出對歷史教訓的忽視。未來,如何加強災害防救的責任分配,仍然是台灣政府和社會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