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興業證券撤離台灣市場,五年內第四家外資券商退出

財經中心/林昀萱報導 — 又有一家外資券商宣布撤離台灣金融市場。香港商法國興業證券(Societe Generale,簡稱法興)在台灣的最後營業日定於今日(29日),結束其長達22年的在台經營。這是近五年內第四家外資券商退出台灣市場。
法國興業證券於2003年進入台灣市場,主要從事證券經紀業務。由於集團內部資源整合,法興決定終止台北分公司的營業,並解散剩餘的15名員工。根據法興的官方網站消息,「香港商法國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分公司已獲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終止營業,並訂定最後營業日為114年8月29日。」
然而,法國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將繼續透過其台北分行在台運營,持續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專業服務。
外資券商撤離潮
法國興業證券的撤離並非孤例。2020年,摩根士丹利和德意志證券的台北分公司相繼結束在台灣的經營。瑞士信貸銀行台北證券分公司也計劃在2024年撤離。這一連串的撤離事件引發市場關注,短短五年內,已有四家外資券商退出台灣。
目前,台灣市場上仍有12家外資券商在運營。根據金管會的統計,113年的經濟業務量仍然保持穩定成長,較112年增加了60%。
市場影響與分析
外資券商的撤離對台灣金融市場的影響如何?專家分析,這可能與全球資本市場的變化有關。國際金融機構往往根據全球經濟形勢調整其戰略,資源整合是常見的策略之一。
金融分析師王建民表示:「外資券商撤離台灣,部分原因是全球市場競爭加劇,資源整合成為必然選擇。此外,台灣金融市場的規模和潛力在某些外資券商眼中可能不如其他新興市場。」
「外資券商撤離台灣,部分原因是全球市場競爭加劇,資源整合成為必然選擇。」 — 金融分析師王建民
未來展望
隨著外資券商的逐步撤離,台灣本土券商可能迎來更多機會。專家建議,台灣應加強自身金融市場的競爭力,吸引更多國際資本和投資者。
同時,政府和監管機構也需關注這一趨勢,確保市場的穩定性和吸引力。未來,如何在全球化的金融環境中保持競爭力,將是台灣金融市場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總之,法國興業證券的撤離不僅是個別事件,也反映出外資券商在台灣市場的整體動向。隨著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台灣金融市場需要積極應對,以保持其在亞洲地區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