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夢與健康風險:新研究揭示三種常見夢境的潛在危害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醫師黃軒指出,頻繁的惡夢可能不僅僅是壓力和焦慮的表現,更可能是身體健康的警訊。這一觀點來自於近期的科學研究,該研究揭示了惡夢與健康之間的深層聯繫。
一般人認為惡夢是白天精神壓力和情緒的反映,但黃軒醫師強調,頻繁的惡夢可能預示著身體及大腦健康的問題。特定的夢境甚至可能是某些疾病的早期信號。例如,夢到自己溺水可能預示著睡眠呼吸中止症,這種情況嚴重時可能導致猝死。
惡夢的健康警訊:三種常見夢境
溺水或窒息的夢境
黃軒醫師在其社交媒體上指出,夢到溺水或窒息可能警示睡眠呼吸中止症,這是一種由上氣道阻塞引起的睡眠障礙。此症狀會導致血氧濃度下降,長期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中風,甚至增加猝死的風險。
被追趕卻跑不動
這種夢境可能與心血管問題有關,尤其是心臟供血不足。當心臟無法提供足夠的血液供應時,可能在夢中以被追趕卻無法逃跑的形式表現出來。
身體部位被攻擊
若夢到某特定器官被拍打或刺痛,且醒來後仍有感覺,這可能暗示該部位存在潛在病變。這些夢境可能是身體在發出求救信號,提醒人們注意健康。
專家觀點與建議
黃軒醫師建議,面對頻繁的惡夢,除了改善生活習慣,如避免觀看恐怖內容和處理焦慮情緒,也應該重視夢境的內容。夢境可能是身體發出的重要信號,及早尋求專業醫療協助或許能為健康帶來意想不到的助益。
「別再輕忽自己的夢境,它們可能是身體在發出重要的求救訊號。」——黃軒醫師
惡夢與健康的歷史背景
惡夢與健康之間的關聯並不是一個新話題。歷史上,許多文化都將夢境視為預示健康狀況的信號。現代醫學研究逐漸揭示出夢境與生理健康之間的科學聯繫,這進一步支持了這一古老的觀點。
未來的研究方向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未來的研究可能會進一步揭示夢境與健康之間的具體機制。這些研究不僅有助於理解夢境的生理意義,也可能為預防和治療相關健康問題提供新的思路。
總之,夢境不僅僅是夜間的思緒流轉,還可能是健康狀況的反映。及時關注和分析這些夢境,並採取適當的健康措施,對於維護身心健康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