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航母“库兹涅佐夫”号命运未卜,未来海军战略走向何方?

据《环球时报》7月11日援引俄罗斯《消息报》报道,俄罗斯国防部可能彻底终止对俄罗斯海军唯一一艘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号的大修和现代化升级工作,并将其退役甚至拆解。这一消息迅速引发了关于“库兹涅佐夫”号未来命运的广泛讨论。
“库兹涅佐夫”号的升级改造始于2017年2月,彼时该舰刚刚完成了地中海的首次实战任务。然而,这次任务也暴露了该航母在技术和设备上的诸多不足,尤其是其动力系统的老化问题。俄罗斯政府为此批准了600亿卢布的预算,计划在2021年完成大修并重新服役。
多灾多难的升级历程
“库兹涅佐夫”号的改造过程充满波折。负责大修的摩尔曼斯克第35修造船厂因能力不足,导致航母只能在PD-50号浮船坞进行维修。然而,2018年10月的一场停电事故导致浮船坞沉没,航母受损严重。随后,该舰被拖至码头等待新的大型船坞完工。
2022年5月,“库兹涅佐夫”号终于进入新船坞,但在2019年和2022年两度遭遇火灾,改造进度严重滞后。2023年年中,改造工作几乎全面停止。
“库兹涅佐夫”号的改造工作只完成了60%,其重启服役的日期已推迟至2027年甚至更晚。
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摩尔曼斯克第35修造船厂的技术落后、管理混乱以及腐败问题,严重影响了航母的改造进度。2021年,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曾突袭该厂,逮捕了多名高层管理人员。
此外,俄乌冲突爆发后,俄军发展方向发生变化,军费主要用于地面部队和航空兵,航母改造资金被迫搁置。与此同时,航母原有舰员已被解散,舰载战斗机团的飞行员能力退化,未来若重组将面临巨大挑战。
战略选择:保留还是放弃?
继续完成“库兹涅佐夫”号的改造,还是彻底放弃,这一决定可能需要俄罗斯最高层的拍板。普京总统曾在1999年力排众议,挽救了该航母,使其重新步入正轨。然而,目前放弃该航母可能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库兹涅佐夫”号的命运不仅关乎一艘航母的去留,更代表了俄罗斯海军未来的发展方向。
俄罗斯海军的未来走向
冷战后期,苏联海军曾计划与美国海军争霸全球大洋,组建庞大远洋舰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海军仍保留了一定的远洋作战能力。然而,随着“库兹涅佐夫”号命运未定,俄罗斯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正在退化,逐渐退守近海。
未来,俄罗斯海军可能更多依赖中小型水面舰艇、陆基航空兵和常规潜艇部队,组成21世纪的“空潜快”海防体系。虽然舰艇编队仍会出现在远海,但已难以恢复昔日的威慑力和风采。
“库兹涅佐夫”号的命运仍悬而未决,俄罗斯海军的未来走向也将受到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