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11 月, 2025

大学生对校园App的无奈:便利还是负担?

app-

“开学第一周,我下了19个软件。”这是许多大学生在新学期开始时的真实写照。近年来,随着高校通过手机软件提供各类校园服务,校园App已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过多的App数量、功能重复、操作不便以及广告泛滥,令学生们感到不胜其烦。

据半月谈报道,某些校园App甚至强制用户通过广告跳转才能使用其功能,打开和关闭时都要经过广告环节。这样的设计不仅影响了用户体验,也消耗了学生们的时间和精力。

从一卡通到多App的转变

曾几何时,一张校园一卡通便能解决学生在校内的各种需求,如今却需要下载多个App。这种变化背后是“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化建设潮流。然而,尽管数字化校园旨在提升服务质量,如果App的泛滥和低质反而降低了体验,那么其推广的合理性值得商榷。

校园的特殊使用场景使得许多软件与学生的核心需求紧密绑定,甚至与成绩评优挂钩,学生们的选择权因此被大大削弱。即便面临广告、信息泄露等风险,学生也只能被迫接受。

数字化的初衷与现实困境

对于成长于Z世代的学生而言,数字科技的便利性是他们乐于接受的。然而,数字化不应仅是纸质内容的电子化或实体卡的线上化。如果管理上的障碍未能在技术层面上得到解决,那么数字化可能只会成为一种形式主义。

“洗完澡出来,发现洗澡App跳转购物App给我买了个鱼缸。”

这句看似调侃的话,实际上反映了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与校园App的“斗智斗勇”。

未来的数字化教育趋势

校园App是否能真正帮助校园变得更“智慧”,关键在于管理服务流程的重塑和优化,校园数据的有效利用,以及师生时间精力的节省。每次新技术的融合和落地,都需要经历一个动态适应、平衡调整的过程。当数字化教育成为未来趋势,学生作为主体的需求不应被忽视。

从年轻人对老年版App的追捧中可以看出,他们越来越青睐交互简约、核心功能突出的软件。高校或许能从中得到启示,重新审视学生真正需要的技术工具和服务。

随着数字化教育的推进,如何在技术与服务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是高校和开发者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

推荐阅读  值得买科技与华为达成战略合作,共促AI与消费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