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民族舞剧《英歌》亮相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展现潮汕文化魅力

中新网广州8月3日电 (记者 程景伟)广州歌舞剧院的又一力作——大型民族舞剧《英歌》,于7月31日至8月3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这部舞剧继《醒·狮》和《龙·舟》之后,再次将岭南文化的精髓带到首都舞台。
据广州歌舞剧院消息,《英歌》由广州市文化发展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史前进担任艺术总监,广州歌舞剧院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张毅担任制作人,钱鑫、王思思担任总编导,罗周担任编剧。广州歌舞剧院首席舞者依力凡、庞冠宇、李奥、梁绮琦、彭晶晶,以及独舞演员卢靖匀、李宇志担任主演。
舞剧《英歌》的故事与主题
《英歌》以20世纪30年代末的潮汕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国情怀与个人成长的故事。剧中,父亲前往南洋后杳无音讯,母亲独自抚养儿子成人。元宵夜,儿子敲击父亲留下的英歌槌,进入幻境时空。在硝烟弥漫的梦境中,儿子理解了父亲的家国大义,解开了母亲的心结,并在过程中得以成长。
该舞剧通过凝练的叙事手法和唯美的意象表达,融合了浓郁的岭南非遗元素,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心灵的双重震撼。“三江出海, 一纸归潮”不仅是潮汕侨乡的具象表达,也是全球潮人的文化符号。
岭南文化的多元呈现
除了英歌舞,舞剧《英歌》还融入了潮汕地区的多种文化元素,如少男少女的成年礼“出花园”、闻名遐迩的潮州木雕、铁枝木偶、潮绣、牛肉丸、油纸灯笼等。这些元素的加入,使得舞剧不仅是一个故事的呈现,更是一场文化的盛宴。
广州歌舞剧院为了让观众更深入感受英歌舞的魅力,还组织了一系列线下艺术活动,包括“纪录片放映+主创见面会”、“舞蹈体验工作坊”活动以及舞台导赏活动。这些活动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更全面了解舞剧背后文化的机会。
专家观点与历史背景
广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明表示:“《英歌》不仅是一部舞剧,更是对潮汕文化的一次深刻解读。通过舞台艺术的形式,观众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潮汕文化的独特魅力。”
潮汕地区作为中国南方的重要文化区域,其丰富的文化遗产一直以来都是艺术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历史上,潮汕地区的侨民文化、商业传统以及民俗艺术都对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未来展望与影响
舞剧《英歌》的成功上演,标志着广州歌舞剧院在民族舞剧创作上的又一次突破。未来,该剧院计划将《英歌》带到更多城市演出,以推广岭南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厚底蕴。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像《英歌》这样的舞剧不仅在国内引起关注,也有望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多认可。通过艺术的形式,潮汕文化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与发展。
《英歌》的成功不仅是对广州歌舞剧院创作能力的肯定,也为其他文化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