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89億美元入股英特爾:自由市場信仰的挑戰

8月22日,川普政府宣布以89億美元入股英特爾,取得10%股份,這一舉動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爭議。這筆投資來自於國會先前批准的聯邦補助,標誌著政府在市場中的角色發生重大轉變。
英特爾曾是矽谷的科技冠軍,但近年來連續虧損六季,製造業務陷入困境。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支持這一交易,並強調這將有助於美國掌握尖端製造能力。
政府角色的轉變
據《金融時報》報導,川普的做法讓美國政府在市場角色上出現重大轉向,徹底打碎了共和黨長年奉行的自由市場信仰。川普在2015年剛踏入政壇時自稱是「百分之百的自由貿易支持者」,但如今已經展開第二任期,並親自扛起「交易高手」的角色。
這起英特爾案只是川普一連串「國家出手」操作中的最新一筆。比起自由市場政策,這種做法更像1960年代歐洲的「國家資本主義」。
市場干預的擴展
川普政府的市場干預不僅限於英特爾。今年6月,川普同意日本製鐵收購美國鋼鐵,但附帶條件是政府得保有一張「特別股」;7月,五角大廈成為美國唯一活躍的稀土礦營運商MP Materials的最大股東。川普最近還允許輝達與超微出口高階晶片到中國,但要求15%的營收上繳給美國政府。
「這其實就是一種『億萬富翁稅』,只不過是透過權利金或銷售稅的形式。」—馬克·庫班
政界與企業界的反應
川普的做法在科技業與部分民主黨陣營中獲得讚揚。億萬富豪馬克·庫班稱讚這是一種再分配機制,應該獲得民主黨支持。左派參議員伯尼·桑德斯也公開稱讚這筆交易,並指出這是他三年前提出的修正案的延續。
然而,共和黨的長期盟友、企業界對此表示焦慮與不安。一些企業高層擔心政府未來可能偏袒自己持股的公司,讓政策變成利益交換的工具。
自由市場的危機
自由派智庫「卡托研究所」副總裁史考特·林西康警告,政府主導的補助、關稅與投資成為日常操作後,干預經濟將不再是例外,而會變成新常態。前共和黨眾議員英格利斯批評這打開了國家資本主義的大門,動搖了保守派的信仰根基。
「不可能讓政府當英特爾這樣的晶片龍頭最大股東,卻在公司決策上袖手旁觀。」—史考特·林西康
未來的挑戰與機遇
川普強調,這不是「政府掏錢買股」,而是用尚未分配的補助款進行投資,且政府不會參與英特爾治理。然而,政策分析師對此表示懷疑,認為政治干預難以避免。
專家指出,川普的作法或許讓人聯想到上世紀中葉的法國「指導主義」政策,但其動機更多來自「赤裸裸的自我利益與酬庸」。右派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的經濟政策主任批評這些行動缺乏深思熟慮,也沒有戰略性。
川普對外界批評不以為意,並在社交媒體上表示:「那些『愚蠢』的人到底在不高興什麼?我整天都在為國家談最棒的交易!」
這一系列的市場干預措施將如何影響美國的經濟政策和企業界,仍有待觀察。然而,川普的「交易治國」模式已經在美國政壇和商界引發了深刻的思考與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