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誤報台積電投資金額,台積電聲明澄清

美國總統川普在8月5日接受美國媒體CNBC的訪問時,預告將在未來一週內宣布針對半導體晶片的新關稅政策,並強調「因為我們希望晶片在美國生產」。川普在訪談中表示:「晶片現在已經在美國製造,我們有全世界最大的、來自台灣的晶片廠,他們要在亞利桑那投資3000億美元,建造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晶片廠。」
然而,川普所提的投資金額與台積電今年3月的聲明並不一致。當時,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在白宮與川普同台宣布,台積電將加碼投資美國1650億美元,其中包含新建三座晶圓加工廠、兩座先進封裝設施和一座大型研發中心。這筆投資再加上過去已做出的承諾,台積電對美國的總投資額為1650億美元。
「目前美國投資計畫就是已宣布的1650億美元。」——台積電聲明
關稅政策的影響與背景
川普在CNBC的訪談中還提到,將對進口藥品採取漸進的關稅政策,初期稅率較低,但在一年到一年半內可能調升至150%,之後再調到250%。此外,川普也已宣布對多國的對等關稅稅率,其中對台灣設為20%,預計於8月7日生效。
台灣政府強調這是暫時性的關稅,並表示正在與美方談判,目標是爭取更有利的稅率。由於台美貿易逆差主要來自半導體商品,台美貿易談判除了關稅協商,也涉及美國對半導體商品的「232條款」調查。
專家觀點與未來展望
台灣國科會成立的智庫「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SET)海外研究員江旻諺指出,把涉及232調查的半導體產品納入關稅談判,對台灣更為務實且相對有利。由於台美在半導體領域的互賴深厚,雙方有更多細節可達成共識。
另一方面,由於台美關稅談判設有保密協議,談判具體過程並未對外公布。許多傳聞在台灣內部甚囂塵上,例如有說法指台灣若希望美國調降關稅,需向美國投資4000億美元,或台積電入股英特爾49%。不過,這些傳言皆未經證實。
結語與後續發展
川普的誤報引發了對台積電投資計畫的關注,也凸顯了美國在半導體生產上的戰略重要性。未來,美國政府如何調整其關稅政策,以及台積電如何進一步擴展其在美國的投資,將成為觀察的重點。
隨著台美貿易談判的進行,雙方達成的協議將對兩國的經濟關係產生深遠影響。未來的發展值得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