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11 月, 2025

重庆“渝检护‘未’”团队:未成年犯罪惩戒与帮教并重

unnamed-file-400

2025年11月10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检察院、重庆市委联合举行了“时代楷模”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简称“渝检护‘未’”)团队代表先进事迹报告会。重庆市大渡口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梅玫在会上发表讲话,强调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戒不是终点,而是帮教挽救的起点。

“未成年人不是缩小版的成年人,其控制能力弱、心智不成熟、可塑性和矫治率高,怎能‘一诉了之’或者‘一放了之’?”梅玫在分享感言时指出。她的言论引发了与会者的深思。

“渝检护‘未’”团队的起源与发展

据界面新闻了解,“渝检护‘未’”团队的工作始于2004年,当时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重庆市大渡口区检察院组建了“莎姐”青少年维权岗,旨在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保护和心理支持。

20余年来,重庆市三级检察院的青少年维权岗已扩展到45个,团队成员发展到500余人。团队的努力不仅体现在案件处理上,更在于帮助未成年人重新回归社会。

个案背后的深思与行动

梅玫分享了一个2004年办理的少年抢劫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名少年抢劫了41次,抢走同龄人600多元零花钱。被告席上的孩子红着眼眶哭诉:“爸妈离婚没人管我,被人欺负没人帮我,现在我犯了错,你们都来审判我。”

这一案件促使梅玫深刻反思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性。她和团队成员开通热线、设立信箱、打造谈心室,在企业、社区、学校建立观护基地,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心理疏导和法律援助。

帮教挽救的成功案例

团队成员孙文静是接力帮教未成年人的代表之一。她的师父吴健因帮教挽救工作得力,作出不起诉决定的142名少年无一人再犯罪。吴健去世前将这142人的名单交给孙文静,她决定继续用心帮教。

在办理小涵涉嫌犯罪案件中,孙文静发现小涵生活无章、行事无度。通过法治教育和公益劳动,孙文静帮助小涵找回自律感,并鼓励其考取健身教练资格证书。目前,小涵已晋升为公司总部管理人员,并在自己热爱的行业内发光发热。

“惩戒不是终点,是帮教挽救的起点。”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近年来,未成年人恶性犯罪刺痛公众神经。梅玫向媒体表示,对未成年人犯罪,要全面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坚持“预防就是保护、惩治也是挽救”的理念。对于恶性较深、屡教不改的涉罪未成年人,依法起诉并推动建立检察机关与专门学校的衔接机制,将符合条件的涉罪未成年人送专门学校矫治。

这种做法不仅让未成年人心怀敬畏、崇德尚法,也为他们提供了重塑人生的机会。随着“渝检护‘未’”团队的努力,越来越多的失足少年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推荐阅读  日本自民党青年局长率团访台,深化台日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