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携“竹梦”火炬登顶成都熊猫基地,传递生态与文化的交融

中新网成都7月26日电——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世运会”)的“竹梦”火炬经过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传递,于26日中午抵达第三站——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简称“成都熊猫基地”)。这一站以“熊猫家园”为主题,从基地观光瞭望塔前广场出发,终至塔顶,全程约200米,12位火炬手沿塔而上,将火炬逐级传递,象征着“熊猫家园节节高”和“城市发展向上”的理念。
本站火炬传递的12位火炬手,来自体育、科技、教育、艺术、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首棒火炬手韩聪是北京冬奥会双人滑金牌得主,“葱桶组合”成员,他开启了这场别具一格的“逐级登顶”之旅。第二棒火炬手是詹姆斯·爱德华·阿亚拉,这位外籍大熊猫科研专家长期致力于大熊猫行为研究,是中外合作的典范人物。
多领域精英共襄盛举
第五棒火炬手梁恩荣,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大国工匠代表,凭借精湛技艺书写了中国制造的辉煌篇章。末棒火炬手是功夫巨星成龙,作为首位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华人演员,他不仅通过影视作品传播中华文化,更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成为跨越国界的友好使者。
成龙从大熊猫“花花”饲养员谭金淘手中接过火炬,攀登至“笋子塔”塔顶。当成龙高举“竹梦”火炬闪耀成都熊猫基地时,标志着本站火炬传递圆满结束。这一刻,不仅实现了火炬传递与生态保护主题的巧妙融合,更生动诠释了成都世运会的办赛理念——体育盛会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推动生态保护、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重要契机。
火炬传递的历史与未来
火炬传递作为国际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象征着和平与团结。成都世运会的“竹梦”火炬传递特别强调生态与文化的融合,这不仅是对传统火炬传递的创新,也是在全球生态保护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的一次有力回应。
“体育盛会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推动生态保护、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重要契机。”
成都熊猫基地站火炬传递结束后,“竹梦”火炬还将继续前往成都武侯祠、眉山三苏祠、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接力传递。这些历史文化名胜的选择,进一步体现了成都世运会对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的重视。
专家观点与社会反响
据生态学家表示,此次火炬传递不仅是一次体育盛事,更是一个提高公众生态保护意识的机会。通过选择大熊猫基地作为传递地点之一,成都世运会向全球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保护大自然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的责任。
与此同时,成龙的参与也引发了广泛关注。作为国际知名影星,他的影响力不仅限于影视界,更在公益和文化交流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龙表示:“能够参与这样的活动,我感到非常荣幸。希望通过我的影响力,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生态保护。”
结语与展望
随着“竹梦”火炬的继续传递,成都世运会的开幕也逐渐临近。此次火炬传递不仅是对传统的延续,更是对未来的展望。通过体育与生态的结合,成都世运会不仅为全球观众呈现了一场体育盛宴,也为生态保护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来,随着更多站点的传递,成都世运会将继续以其独特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魅力和生态保护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