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9 月, 2025

成都考古创新模式:五年成果与未来展望

unnamed-file-1073

封面新闻记者刘可欣报道,2025年9月24日至26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四川省文物局、成都市文物局承办的全国考古工作会将在成都举行。此次会议将汇聚全国各地的考古工作者,他们将展示近五年来的考古成果。而成都,这座被誉为“千年不更名”的城市,将如何回应全国的期待?

9月23日,记者从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成都文物考古这五年”的工作汇报。成都以其首创的“成都模式”在全国考古界树立了新的标杆。

首创“成都模式”:考古与城市发展的双赢

五年来,成都在文物考古领域不断创新,尤其是首创的土地出让考古前置“成都模式”,通过“先考古、后出让”的工作机制,既有效保护了地下文物,又促进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自2020年修订《成都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以来,成都在法律法规体系上不断完善,为考古文保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统计,五年内共开展考古调查勘探项目近7000项,涉及土地面积30余万亩,取得重要考古发现百余处。这一模式于2024年被国家文物局评选为“全国基本建设考古和文物保护优秀案例”。

丰富的考古成果:提升文化名城内涵

成都的考古成果也极为丰富。近五年内,共有6项重要考古发现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数量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王家堰、二道沟等旧石器时代遗址群的发现,将成都平原人类活动的历史提前至10万年前。

此外,成都还实施了古蜀文明保护工程,承担考古中国——蜀道考古研究项目。金沙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老官山西汉木椁墓入选“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这些成就不断丰富了成都作为“世界文化名城”的内涵。

“在国家文物局考古发掘资质单位现状评估中,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综合能力位居全国第四,已达国内相关领域一流水平。”

公众考古:让文物保护走进大众生活

成都考古中心于2022年12月落成,成为国内设施设备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考古中心之一。该中心包括动植物、环境、冶金等8个科技考古实验室,以及恒温恒湿、分析检测、文物修复等11个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

依托成都考古中心,成都在推动公众考古方面也“别出心裁”。通过《考古·成都》基本陈列和考古发掘现场的“成都考古社教行”等活动,成都先后举办了300余场公众活动,服务群众达2.6万余人次,得到了广泛好评。

“成都考古一直致力于将考古成果与公众分享,增强市民的文化自豪感。”

未来展望:持续创新与国际合作

展望未来,成都计划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全球先进的考古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考古研究水平。同时,成都还将继续探索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平衡之道,确保考古成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随着全国考古工作会的召开,成都将在全国考古界的舞台上展示其五年来的辉煌成就,并为未来的发展规划出新的蓝图。

推荐阅读  李子柒传递成都世运会火炬:竹子的力量与普通人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