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CHPLAY+推網路電視服務,頻道數突破60台,引領串流新趨勢

在Netflix和Disney+等國際影音平台強勢攻城的背景下,本土影音平台CATCHPLAY+選擇了不同的發展路線。自今夏推出「CATCHPLAY TV」網路電視服務以來,頻道數量已突破60台,內容涵蓋新聞、電影、戲劇、動漫與生活綜藝。
這項布局顯示,串流產業正從「用戶主動選片」的點播模式,重新尋找「被動收看」的娛樂場景,讓觀眾在資訊過剩時仍能輕鬆打開即看。用戶在面對龐大片庫時,平均選片時間越來越長,因此,CATCHPLAY+加入「串流電視」(FAST, Free Ad-supported Streaming TV)行列,讓觀眾不必做選擇、直接觀看,與國際市場上Pluto TV、Samsung TV Plus等服務相似。
串流電視的優勢與挑戰
這種結合「直播+點播」的模式,能提升用戶停留時間與平台黏著度,並開拓廣告與會員雙軌收益來源。CATCHPLAY集團執行長楊麗貞曾表示,「我們鎖定的是一群觀影習慣已經網路化,卻對新聞等電視節目仍高度關注的新世代串流觀眾。」
她也提到,「CATCHPLAY TV的推出,讓習慣用手機追劇、在通勤中看影片的用戶,也能即時掌握頻道所帶來的最新資訊與娛樂內容,不再被時間與裝置限制;還有,偶爾不知道要追什麼影劇時,看看頻道排好的內容也是不錯的放空方式。」
內容多樣化與競爭策略
目前CATCHPLAY TV內容涵蓋9大新聞頻道(包含非凡新聞、BBC News、NHK World Japan等)、8台動畫頻道、17台戲劇頻道、11台電影頻道及20台綜合生活娛樂頻道。在戲劇與電影部分,平台持續引入金鐘獎作品如《俗女養成記》、《我們與惡的距離》,以及歐洲電影《佈局》、日韓片《雞不可失》等。
相較國際串流平台以自製內容為主的策略,CATCHPLAY+透過精選與分類強化使用者體驗,形成差異化競爭路線。CATCHPLAY+推出月付66元的頻道方案,以低門檻價格吸引用戶。雖然短期內有機會擴大訂閱數,但市場人士指出,OTT平台最終仍需平衡授權成本與會員營收,否則容易陷入價格競爭泥沼。
市場趨勢與未來展望
在台灣串流市場漸趨飽和的情況下,這樣的「低價+多元」組合,確實能在短期內搶得曝光與使用時數。從市場結構來看,台灣觀眾同時訂閱2個以上串流平台的比例逐年上升,但也出現「選片焦慮」與「內容重疊」問題。CATCHPLAY+以「頻道導向」切入市場,兼顧傳統電視頻道的即時特性與串流靈活的分眾精準。
未來能否建立穩定的商業模式,將取決於內容獨特性、廣告變現能力與跨裝置使用體驗。
「我們鎖定的是一群觀影習慣已經網路化,卻對新聞等電視節目仍高度關注的新世代串流觀眾。」— CATCHPLAY集團執行長楊麗貞
隨著市場的快速變化,CATCHPLAY+的創新舉措或將引領台灣串流市場的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