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9 月, 2025

北上海科创新城崛起:从“工业锈带”到创新高地

unnamed-file-677

界面新闻记者 | 刘素楠 界面新闻编辑 | 庄键

今年2月23日,宇树科技上海子公司正式落户南大智慧城,几乎每天都有企业致电表示希望参观。9月12日,上海南大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向界面新闻透露了这一信息。南大开发公司隶属于上海宝山区国资委。

时间回到2024年7月,宇树科技与宝山区及上海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宇树科技CEO王兴兴,这位昔日的上大学子,如今身着白色T恤和蓝色牛仔裤,从宝山区委书记处接过“宝山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首席智库专家”的红色证书,并从上大党委书记手中接下“上海大学研究生兼职导师”的蓝色证书。

今年2月,宇树科技低调宣布与宝山及上大的合作项目——由王兴兴担任院长的上海宝山上大通用机器人研究院正式启用。此后,多家电力公司、银行以及旅游景区等纷纷咨询合作事宜。截至目前,南大开发公司已在南大智慧城引入十余家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从工业锈带到科创新城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宝山南大区域曾承载大量皮革、化工、仓储业,流动人口密集。经过十余年综合整治,这片曾经的“工业锈带”正在向科创新城转变。南大智慧城已初具雏形,聚集了2000多家企业,步入建成投用的加速期。

南大板块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显著。位于宝山西南角,靠近北中环,30分钟内可达上海各大枢纽,两小时内可联通长三角主要城市。从南大到虹桥枢纽仅需25分钟,距正在建设的宝山高铁站仅10分钟车程。轨道交通15号线贯通南北,设站南大路、丰翔路,周边还有7号线,轨道交通22号线、18号线和26号线及城际铁路南何支线等已列入规划。

政策支持与双重服务

政策和服务是南大的另一大优势。上海“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构建“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新格局。“北转型”明确将宝山区打造为北上海枢纽门户,加快推动吴淞地区、南大地区发展,南大地区因此成为上海唯一一个在中心城区享受五大新城同等政策待遇的板块,被称为“样板间的样板间”。

此外,南大板块的企业还可享受宝山区和临港集团的双重服务。2018年,宝山区政府与临港集团合作组建了上海临港南大智慧城市发展有限公司,参与南大智慧城部分园区的规划、产业招商及运营服务,其中临港集团占股70%、南大开发公司占股25%、大场城建占股5%。

高标准规划与产业定位

在土地资源紧缺的上海,南大板块被视为不可多得的“大衣料子”。其规划设计方案由国际知名的美国SOM建筑事务所操刀,并结合23个专项规划团队的方案,形成国际化规划体系,高起点、高标准谋划。

南大智慧城规划总面积约6.3平方公里,建筑面积约540万平方米,产业和居住人口各规划近8万人,公共绿地占比高达43%,规划人均绿化面积39.38平方米,是上海市人均绿化面积12.5平方米的三倍。

东西向的南大路和南北向的祁连山路将南大板块分为四个象限。在建设之初,南大智慧城集中资源优先建设西南象限产业先行区。2023年,首发项目南大数智中心竣工交付,目前A栋已实现满租。

南大智慧城的产业定位以科创企业总部为主导,聚焦数字经济、合成生物、科技金融等产业,同时支持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芯片研发等科创产业发展。目前,南大智慧城已汇聚2000多家企业,其中半数以上是数字经济企业。

2023年,捷瑞肯智能成为南大数智中心竣工以来首家入驻企业,租赁了一整层写字楼,并启动在南大的购房计划。捷瑞肯智能是高性能计算的算力芯片提供商,服务于分布式计算、人工智能及物联网应用。2023年3月,其全资子公司聪链信息在纳斯达克上市。今年3月,捷瑞肯智能购置了南大数智绿洲一期4700余平方米的独栋写字楼,打造全球研发中心。

中车资产2024年落户南大,成为中车集团在上海的唯一全资子公司,开展特殊资产管理、碳资产管理和数字资产管理等业务。

市场反响与未来展望

当前,南大智慧城建设正在加速。西南片区产业先行区已建及在建建筑总量达96.8万平方米,南大数智中心、数智绿洲一期、科创之门、数智绿洲二期等重点科研办公载体已陆续竣工交付。

市场反响热烈,近年来南大板块已成为上海现象级热销区域。宝山区土地储备中心主任江建升曾指出,2023年-2024年南大板块新建住宅去化周期仅0.4个月,板块内标杆项目华润中环置地中心一期“润府”荣获2024年上海楼市成交套数、面积双料销冠,二期“望雲”首开当日去化率高达97%。目前,华润、保利、金茂、中建等TOP20房企均在此布局。

今年6月,在上海最热门的年中土拍中,中建八局以81.95亿元的总价拿下南大10万平米组合地块,含250米地标商办塔楼及高密度住宅。

“双TOD”开发模式是南大智慧城的核心规划理念,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目前,丰翔路站TOD项目——华润万象汇已开工建设,中建八局竞得的地块将围绕南大路站打造另一个TOD综合体,两个TOD项目相距仅800米左右,地下将打通共享客流。

随着南大智慧城的持续发展,北上海的科创新城正逐步崛起,未来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为上海的科技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推荐阅读  北上海科创样板间崛起:从“工业锈带”到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