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7 月, 2025

北榮AI系統突破:5分鐘快速診斷肺高壓,助力全球2500萬患者

ai-5-2500-

台北報導—「肺高壓」是一種高死亡率的心肺疾病,全球患者人數已超過2500萬。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常導致延遲診斷,進而增加死亡風險。近日,台北榮總(北榮)推出了一款全新的「肺高壓偵測系統」,能在5至10分鐘內快速完成心電圖分析,協助醫師識別高風險患者。

這一創新系統由台北榮總與台中榮總心臟內科團隊合作開發,並結合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所及日本醫療機構的力量。該系統已獲得國科會數位醫療聯盟計畫的資金支持,並通過了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的認證,榮獲第20屆國家新創獎「臨床新創獎」。

AI技術與心電圖的完美結合

北榮心臟內科教授胡瑜峰表示,這次開發的肺高壓偵測系統結合了人工智慧與心電圖分析技術,不需要額外的臨床參數,只需搭配常見的心電圖機與個人電腦,即可在短時間內完成判讀。「其診斷效能顯著優於傳統醫師,靈敏度高達83.1%,AUC可達0.86。」

這一系統已在北榮、中榮、成大附醫及日本的Makiminato與Nakagami醫院完成了跨院與跨國場域驗證,顯示出高度的穩定性與廣泛的通用性。目前,該系統已被導入實際臨床場域,幫助醫師快速識別高風險患者,有效提升早期診斷效率。

全球推廣與未來展望

經TFDA核准為醫療軟體後,心電圖肺高壓偵測系統可正式應用於臨床診斷。未來,這一系統將積極推廣至基層醫療、診所及健康檢查中心,作為國民健康預防的重要工具。

胡瑜峰教授指出,透過這套人工智慧輔助診斷工具,期望能讓更多高風險族群得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從而提升整體存活率。「我們的目標是減少因延遲診斷而導致的死亡率,這是一個重要的公共健康挑戰。」

背景與挑戰

肺高壓是一種由於肺動脈壓力升高導致的疾病,患者常常在病情發展到較嚴重階段時才被診斷出來。這種疾病的早期症狀通常不明顯,可能包括疲勞、呼吸急促和胸痛等,容易被誤認為是其他較常見的健康問題。

傳統上,診斷肺高壓需要進行多種複雜的檢查,包括心導管檢查、超聲心動圖等,這不僅耗時,還需要患者承受較大的身體負擔。因此,能夠快速且準確地診斷肺高壓的工具顯得尤為重要。

結語

北榮的這一創新不僅在技術上取得了突破,也為全球數以千萬計的肺高壓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隨著這一系統的推廣,預計將有更多患者能夠在早期得到診斷和治療,從而改善生活質量並延長壽命。

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範圍的擴大,這一系統有望成為全球醫療界的重要工具,為提升公共健康水平做出貢獻。

推荐阅读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挑战与机遇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