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谷提琴小镇奏响产业升级与教育创新交响曲

9月28日,北京平谷东高村镇上空回荡着悠扬的旋律,3000把由当地制作的提琴齐奏《我和我的祖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献上了一份独特的礼物。这一盛大的音乐活动不仅展示了平谷区作为国家级音乐产业基地的实力,也标志着其在提琴产业链升级和教育创新方面的新成就。
东高村镇早已是中国乐谷的核心承载区,其提琴产业以年产30万把的高峰期产量,占据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产品远销世界各地。近年来,东高村镇完成了从量产制造到高端定制的转型,并通过研学体验、艺术教学、音乐演出和直播电商,构建起完整的“产研学演游”生态系统。
从量产到定制:产业链的全面升级
东高村镇的提琴产业不仅在数量上取得了突破,更在质量和多样性上实现了飞跃。连续八年举办的中国乐谷音乐节,吸引了超过70万观众,成为展示当地音乐文化的重要平台。通过“会、训、赛、展、节”等多元路径,东高村镇逐步完善了其音乐产业生态。
今年,平谷区依托中国乐谷的产业优势,启动了“小提琴进校园”工程,将小提琴课程纳入常规音乐课程体系,全区小学均开设了小提琴课程。此次参演的师生中,大部分是通过该工程培养的小学生,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
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多年来,中国乐谷凭借其独特的产业优势,与中国戏曲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高校合作,建立了多个特色美育基地,并成立了吕思清、娜木拉、胡岩等人才工作室。这些合作为当地培养了大量音乐人才,进一步增强了平谷区的文化软实力。
9月28日,五项重磅战略合作在东高村镇签约。其中包括中国乐谷与北京市少年宫的合作,开辟了青少年艺术培养的绿色通道;“刘霄音乐大师工作室”正式授牌,将中央音乐学院的顶尖资源引入平谷;与多家企业携手,聚焦音乐文旅项目开发与沉浸式艺术场景打造,未来有望诞生京津冀“音乐+人才+文旅+商业”新地标。
未来展望:文化自信与产业延伸
东高村镇党委书记杨福臻表示,东高村镇将继续依托中国乐谷“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从教育和产业两方面发力。在教育上,将深化与各高校及大师工作室的合作,进一步推进小提琴进校园工程,帮助青少年在提升音乐素养的同时,厚植文化自信。
在产业融合方面,将推动五项重磅战略合作的落地落实,开发沉浸式艺术场景,探索提琴产业向休闲文旅、文艺文创等领域的延伸。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平谷区的文化影响力,也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这场音乐与教育的交响曲,正为平谷区描绘出一幅充满活力与创新的未来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