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9 月, 2025

北京科学传播大赛揭晓:415件作品获奖,创新驱动发展

415-

9月23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等七个部门联合发布了2025北京科学传播大赛的获奖名单。本次大赛共征集了11742件作品,经过专家组的严格审议,最终有415个作品脱颖而出,荣获各类奖项。

2025北京科学传播大赛以“创新驱动发展,人才引领未来”为主题,旨在通过赛事推动科学传播人才的培养,促进科学传播产品的创新创作,提高科学传播的公共服务能力,并提升首都地区公民的科学素质。

多样赛事设置,鼓励创新

本次大赛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等多个机构联合主办,设置了科学演讲大赛、科普文创大赛、科普视频大赛、科普动漫大赛以及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科普创作大赛五个子赛事。

这些赛事不仅吸引了来自北京的众多师生参与,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科普爱好者。通过“以赛促训、以赛促学、以赛促用、以赛育人”的导向,大赛为科学传播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北京师生表现突出

在本次大赛中,北京的师生表现尤为突出,多个作品在各类赛事中获得了奖项。北京市的高校和中小学积极参与,展示了首都在科学教育和传播方面的优势。

例如,在科学演讲大赛中,来自北京大学的团队以其出色的演讲技巧和科学素养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而在AIGC科普创作大赛中,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团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创作出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科普视频,获得了视频组的大奖。

专家观点:推动科学传播的重要性

对此次大赛的影响,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的专家表示:“科学传播是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这样的赛事,我们不仅能够发现和培养科学传播人才,还能推动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学传播则是创新的桥梁。”——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专家

专家还指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科学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丰富。未来的科学传播将更加依赖于新技术的应用,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

未来展望与挑战

展望未来,北京科学传播大赛将继续发挥其平台作用,吸引更多的创新作品和人才参与。与此同时,如何将赛事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社会效益,仍是一个需要持续探索的问题。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表示,他们将加强与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学传播成果的转化应用,为首都的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2025北京科学传播大赛不仅是一场科学传播的盛会,更是一次创新与交流的契机。通过这样的赛事,科学传播的未来将更加广阔。

推荐阅读  厦门迎来2025年全国青少年U系列软式曲棍球锦标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