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9 月, 2025

百年粤汉铁路流溪河大桥重焕生机,历史遗址获新生

unnamed-file-770

“轰隆隆……”伴随着长长的火车鸣笛声,一列在京广铁路上行驶的高铁跨过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爱国东路和流溪河。不远处,粤汉铁路流溪河大桥遗址依然是连接两岸社区、方便群众出行的重要通道。三年前,广东省检察院广州铁路运输分院(下称“广铁分院”)在履职中发现,这座百年铁路大桥因权属争议而疏于管理,年久失修,桥体出现破损、开裂、锈蚀等问题,严重影响社会公共利益。

粤汉铁路流溪河大桥始建于1900年,直到1936年全线通车,见证了中国铁路发展的历史变迁。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后,粤汉铁路与京汉铁路接轨,改称为京广铁路。1987年,因铁路升级需要,相关部门重新修建了一条京广铁路新线,原粤汉铁路大部分被拆除,仅保留了横跨流溪河段,成为当地居民的重要通行桥梁。

危机与争议

在2022年9月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中,检察官发现粤汉铁路流溪河大桥遗址长期疏于保护,存在安全隐患。检察官实地勘查发现,桥面石板碎裂、栏杆扭曲变形、钢结构严重锈蚀及铆钉脱落等问题,显示出大桥面临“生存危机”。

然而,抢修工作面临的首要难题是责任主体不明。由于大桥曾多次重修,关于其归属铁路或地方的争议长期存在。检察官通过查找法律依据,最终明确由白云区江高镇政府负责大桥的保养、维护和使用安全。

解决与重生

2023年6月,检察机关组织召开联席会议,解决了多年来的产权及保护责任主体之争。会议决定由江高镇政府出资、铁路部门技术协助,共同完成大桥的修缮工作。随后,白云区政府发布通知书,明确今后遗址的日常管护职责由江高镇政府承担。

然而,仅靠江高镇政府筹措的资金仍存在缺口。根据第三方检测结果,修缮工程比预期更为复杂。2024年7月,检察机关向江高镇政府制发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督促其履行修缮责任并争取经费支持。经过整改方案重定、申报审核等程序后,维修工程概算为114万元,最终由白云区政府负责。

历史的延续

修缮工程于今年5月18日正式启动,经过一个多月的加班加点建设,大桥主体修缮已基本完成。这座完成历史使命的“民生桥”,如今不仅承载着中国铁路发展的烙印,还能继续为行人提供安全的通行。

粤汉铁路流溪河大桥的重生,不仅是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更是对文化遗产的延续。它的成功修缮为其他类似历史遗址的保护提供了宝贵经验。

推荐阅读  深渊狮子鱼如何在6000米海底生存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