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10 月, 2025

巴克特里亚考古国际研讨会:推动丝绸之路文明新研究

unnamed-file-436

10月3日至4日,“巴克特里亚考古:新研究与新收获”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乌兹别克斯坦铁尔梅兹市隆重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西北大学联合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考古研究所、铁尔梅兹国立大学及多个国际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吸引了来自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法国、捷克、英国、土耳其等8个国家的近70名专家学者参会。

会议开幕式由铁尔梅兹国立大学副校长阿利舍尔·沙布杜拉耶夫主持。乌兹别克斯坦教育部前部长、铁尔梅兹国立大学校长托什库洛夫·阿卜杜卡迪尔·哈米多维奇,以及文化部前部长库兹耶夫·图尔苏纳利·卡里姆佐诺维奇等多位嘉宾致辞。西北大学校长孙庆伟通过线上方式发表讲话,介绍了西北大学在中亚考古领域的进展,并强调了丝绸之路作为不同文明交流融合的重要通道。

多国合作推动考古新发现

此次研讨会设置了4场主旨报告和16场专题报告,参会学者围绕古代文明发展、早期国家形成、考古新发现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艾哈迈达利·阿斯卡洛夫院士等专家从多个维度对巴克特里亚的历史进行了系统性梳理。

“千百年来,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通道,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孙庆伟

在专题报告中,学者们从艺术史、历史学、田野考古及科技考古等多个角度展开研究,从巴克特里亚地区的艺术形象演变到戏剧艺术形态比较,从考古新发现到遥感技术支持下的遗址预测研究,全面展示了巴克特里亚考古研究的显著进展。

巴克特里亚考古的全球意义

研讨会闭幕式以“巴克特里亚考古国际合作”为主题,强调了该地区在丝绸之路多元文明交融中的重要性。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此次会议为各国学者搭建了跨学科交流平台,推动了欧亚文明研究的新范式构建。

乌兹别克斯坦专家指出,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大量中亚历史资料,中国学者在考古工作中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倡议加强中乌联合考古工作,进一步深化中国历史文献研究。

未来展望与国际合作

随着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的成立,融合多学科知识、运用科技手段的中国特色考古学正在引领并重塑丝绸之路考古研究范式。与会人员呼吁各方合作推进高水平联合研究平台建设,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和专业人才培养,为丝绸之路考古工作提供持续的学术、科技和人才支撑。

“我们期待通过此次会议共享最新考古发现,深化考古理论研究,推动人类文明交流。”——孙庆伟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巴克特里亚考古研究的崭新格局与巨大潜力,也揭示了诸多亟待关注与深化研究的学术课题。未来,各国学者将继续携手合作,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人文领域交流合作。

推荐阅读  里耶秦简:揭开秦朝神秘面纱的考古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