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7 月, 2025

台灣政治風暴:從善意摘尖到惡意罷免的深層探討

featured-lonnews-com

初春時節,筍農總是摸黑上山,在綠竹林裡搜尋未見光的春筍,摘了尖後迅速奔向台北,一個小時後將換成綠油油的新台幣。早春的台北市場裡,歐巴桑們則用犀利的眼睛熱搜著坪林山上摘了尖的春筍,回去祭家人的五臟廟,被摘尖的春筍,是市井小民餐桌上的小確幸。

2024年大選後,立法院出現了一票年輕、優秀、陽光、問政犀利的立法委員,讓人耳目一新。這讓我想起「摘尖」,「選賢與能」是善意的摘尖,給台灣帶來陽光與希望。然而不到一年時光,公民團體掀起「大罷免」,企圖棒打出頭鳥,摧殘立法院。

摘尖的歷史與文化背景

「摘尖」一詞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深遠的意義。社會主義中國的治國方式走的是群眾路線,透過海選人才,厚植全民動員的能量。解放之初的農業合作社以系統性的運作奠定了小區組織動員的機制,促成農村的全面性發展,從振興農業經濟、落實公衛防疫、脫貧、到當下的災害防治及組織動員救災。

對岸文化大革命期間,摘尖一詞被用來形容紅衛兵的行動,這種行為被視為對知識分子的迫害。據DeepSeek的解釋,摘尖的出處不可考,但毛澤東曾在講話和文章中使用類似的詞,表述選拔優秀人才及突出典型的運作模式。

台灣政治中的摘尖:從善意到惡意

台灣早期的民主制度以善意摘尖選賢與能。然而,隨著政治環境的變遷,這一制度逐漸被曲解和濫用,走上了「選舉為了奪取國家資源→治國為了贏得下次選舉→政治清算為了棒打出頭鳥」的惡意摘尖之路。

掌權者利用摘尖來清算對手,這種行為被批評為劣幣驅逐良幣。2024年進入立法院的年輕立委們表現太亮眼,以至於遭到青鳥、黑熊等團體的集體摘尖。這種行為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不滿。

媒體與政治操控

民進黨透過「三民自」傳媒,醞釀出一個舒適的迷魂陣,讓心智怠惰的人被假訊息滋養,失去思考能力。台灣人再度淪陷,回到「官大學問大」的威權幻境裡。被假訊息洗腦的閱眾越滾越大,政客只需固守治權,用納稅人的錢來養活在綠色威權幻境裡自嗨的紅衛兵。

「政治正確一切正確」成為新台灣文化的精髓。

社會反應與未來展望

隨著「大罷免」行動的推進,台灣社會開始反思這種惡意摘尖的行為。選民開始覺悟,台灣不該繼續被「以丑為美」的綠文化狂潮摧殘,人民開始認真判斷誰在作惡,誰想向善。「726反惡罷救民主」正是選民為捍衛選賢與能的程序正義,奪回失落已久的民主價值的集結。

「大罷免大失敗」對每個台灣人都意義非凡,這不僅是對過去政治操作的反思,也是對未來政治文化的重新審視。台灣的民主進程需要更多的理性和深思,才能真正實現選賢與能的理想。

作者為美國密西根大學藥學博士,曾任台大醫學院藥學系教授及系主任、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院長、長庚大學醫學院天然藥物研究所創所所長、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等職。

推荐阅读  傅崐萁遭民眾甩開手臂引熱議 吳思瑤批評「政治渣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