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7 月, 2025

上海地铁123座站点启用“闸机常开门” 提升通行效率

123-

据“浦东发布”官方消息,为进一步提升地铁站闸机的客流通行能力,上海地铁自7月19日起,在原有32座车站试点的基础上,新增91座车站试点“闸机常开门”模式。这一举措使得全网19条线路共有123座车站采用这种新模式。

与传统的“闸机常闭”模式不同,“闸机常开门”模式在常态下车站闸机的扇门默认保持开启状态。乘客只需刷卡或扫码,经确认闸机屏幕显示“绿色通行”箭头后,即可直接通过。这一模式旨在减少乘客在闸机处等待扇门开闭的时间,从而提高客流的连续正常通行效率。

新模式的实施背景

上海地铁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提高乘客的出行体验,尤其是在高峰时段,闸机的通行效率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上海地铁的统计数据,日均客流量已达到数百万,传统的闸机模式在高峰期常常造成拥堵。

“闸机常开门”模式的引入,正是为了应对不断增长的客流需求,提升整体通行效率。

这一举措也与全球许多大城市的地铁系统发展趋势相吻合。例如,东京、首尔等地的地铁系统早已开始探索类似的通行模式,以应对大规模的客流挑战。

乘客须知与注意事项

尽管“闸机常开门”模式带来了便利,但乘客仍需注意一些重要事项。当闸机检测到无效车票或无票通过时,扇门将自动合拢以阻挡通道,乘客需要重新刷卡、扫码或寻求工作人员协助。

此外,排队进出站时,乘客无需等待前方乘客通过后闸门关闭再刷卡,而是可以直接刷卡或扫码通行。上海地铁也特别提醒,老人、孩子及孕妇在进出车站时应注意安全。

上海地铁表示:“乘客刷卡或扫码后,确认闸机显示屏上的‘绿色通行’箭头即可通行。”

专家观点与未来展望

交通专家指出,“闸机常开门”模式的实施不仅提高了通行效率,还减少了设备的机械磨损,延长了闸机的使用寿命。这一模式的成功推广,将为其他城市提供有益的借鉴。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地铁系统可能会引入更多智能化的管理手段,如人脸识别、无感支付等,进一步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

上海地铁的这一举措,标志着城市交通管理的一次重要创新。随着试点的推进,地铁公司将继续收集乘客反馈,不断优化系统,以期在全网范围内全面推广。

总之,“闸机常开门”模式的实施,不仅是对地铁客流管理的一次革新,更是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重要一步。

推荐阅读  亿航智能与清华大学共建低空航空技术研究院,推动核心技术创新